民情民意在心间
——记富源县人大代表刘建林

刘建林在帮村中的困难户无偿犁地

经过新农村建设后焕然一新的茂兰村
布谷声声,暖风阵阵,此时正是春耕好时节。现年53岁的富源县人大代表、茂兰村总支书记刘建林正在为村中困难户刘稳乔无偿犁地。他说:“农村的困难户很多,看着他们日子过不好,自己很心疼,自己作为一个人大代表,还是村委会领导,只要有条件,有机会,就要尽力帮助他们,希望他们生活过得好一点。”他上任以来,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疾苦,几十年如一日,一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既是庄稼“好把式”,又是群众“领头人”,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知心代表”、“平民书记”。
解危难,“帮扶清单”暖民心
“当人大代表就是要时刻关心群众,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刘建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绝对称得上是茂兰村的“百事通”。他在工作之余,常年抽出时间深入村组农户调查走访,体察民情,倾听民声,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该村11个村民小组1601户,哪家有个什么情况他都很清楚,他心里有本“民生账”。“茂兰上村刘小冲、刘光贤为人老实本份,是个“老好人”,农业生产要及时提醒着点;小茂兰村刘光柱去外地打工了,妻子在家带小娃,没有养牛,要帮助他及时把庄稼种上;折溪村曹冲花是个寡妇,该替她取这个月的低保金了;下得车村的刘金宝,现年61岁,儿子才10岁多,生活很困难,要多想办法帮助他……”说起这些困难户,他如数家珍,成了他年年的“帮扶清单”。就在今年,前两天,他才刚花了84元钱从镇上的种子站买了两包玉麦种送给刘金宝家,这两天他正在帮茂兰二村的村民刘稳乔家犁地。刘稳乔前些天被猪草机打伤了手指,无法劳动,现在还缠着纱布,他帮人家犁地用的是自己家的耕牛,自己家的农具,饭都不愿吃主人家一口。他就是这样竭尽所能毫无所求的帮助有困难的村民,目前,他已经义务帮助村民犁地20.6亩,这对于一个50多岁的人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劳动量。村委会副主任刘加宏说:“刘书记心中的这本“清单”是动态的,今天解决一个,明天又增加两个,清单上的数字起起落落,他的帮扶工作一直没有止步。”这份小小的“清单”彰显着他质朴的“大情怀”,他没有当地煤老板那一掷千金的阔气,也没有慈善家那慈济天下的大抱负,他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尽己之力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最需要帮助的人,内容虽琐碎,但却都是雪中送炭、雨中送伞、饥中送食,让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惠民生,身先士卒抓建设
刘建林说:“茂兰村委会是竹园镇的‘南大门’,如果‘门面’ 破烂”,就会给‘主人’丢脸,我作为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辖区唯一的县人大代表,面对落后的村庄面貌,脸上是“挂不住”的,我有责任和义务带领村民为改变家乡‘形象’而努力。”2011年以来,刘建林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不辞辛苦多方奔走,千方百计努力争取,拍胸脯,打包票,终于让小康示范村整村推进项目落户茂兰,茂兰村委会得以率先开展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2012年又棋逢整镇推进“四新”建设的难得机遇,茂兰村委会新农村建设风正扬帆急,乘风破浪,快速推进。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第一时间就成立了工程实施组,刘建林亲自挂帅,支部、村、组层层明确责任,定任务、定时间、定责任,亲自参与规划,亲自督促检查,亲自协调解决问题,带头进村入户宣传动员,亲自组织实施。他整合了村“两委”班子成员、辖区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农村党员等诸多力量,形成了“九龙治水,万拳同力”的工作格局。他们通过走访调研、多次开会研究,确定了“因村制宜、统一规划、分类建设、统筹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思路,采取“党政主导、两委引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建设方式,以改造老村庄、塑造新风貌、完善新设施为重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现年65岁的老党员刘小学老人说:“那段时间,刘书记可忙了,起早贪黑,他总是冲在第一线,带领村民积极投工投劳,抢抓工期,拆房、征地、指挥运料……样样都缺不了他,工程还没结束,他整个人都明显变黑变瘦了。”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身先士卒,干起事来就会事半功倍。短短两年时间,在县镇党委政府和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村民的“大期盼”变成了“大现实”,茂兰村委会累计完成新农村建设投资1.8亿元,建成安居房1061户,硬化庭院94140平方米,改造卫生厕1564户、卫生厩1491户,建设沼气池451口;硬化村庄道路116条72000平方米,安装引水管道804户,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家用电器、移动电话、太阳能……全村11个村民小组旧貌换新颜,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庄生态明显改善。村中的困难户刘金宝美滋滋地说:“我现在居住的房子还是刘书记带人帮我盖的呢,没有他的帮忙,我现在可能还住在又矮又破的‘小偏厦’(一种临时居住的简易房)里。”据统计,在刘书记的带动下,全村共投工投劳284.42万个,户均1812个,群众投工投劳投料折币达8532.78万元。
兴产业,竭尽心力谋发展
“全心全意带领好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是我们作为人大代表和一方领导应尽的职责!”刘建林满怀信心地说。怎样让老百姓更受益始终是他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茂兰村委会在他的带领下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一直居全镇前列,2013年达8526元。该村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与罗平县、麒麟区接壤,四面环山,中间沃野铺展,形成一个天然的小坝子;辖区内交通便捷,柏油路通达各村各组;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有农村集市一个,地方煤矿3个。刘建林深刻认识到本村所具有的优势,带领村“两委”经过研究分析,确立了“巩固烤烟、发展油菜、壮大魔芋、拓展劳务、促进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新路子。他采取挂村包户、结对指导的方式,安排村“两委”干部进村入户积极动员适宜栽植烤烟的农户积极发展烤烟,全村每年都不低于1000亩,茂兰成了该镇的烤烟主产区;他立足本地良好的气候资源,组织农户到临近的油菜大县罗平县的部分村子去参观学习油菜种植技术,动员土地富余的农户积极种植油菜,现已经发展到1200亩;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动员农户将土地出租给有实力的公司种植魔芋,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规模种植,目前全村已种植魔芋1800余亩;最能支撑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户大幅度增加收入的是务工业,他更是高度重视,做足了文章,他主动与当地的3个煤矿企业协调尽量吸纳本地的农民上矿务工,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专家老师上门培训农民工,每年集中培训不低于3次1000余人,再把经过培训后具备一定能力的农民工转移到外地务工,目前已经输出青壮年劳动力1698人,仅务工经济一项就能为每户每年增收20000余元;另外,该村流动人员频繁,农村集市也较为兴旺,他抓住这一点积极协调,多方想办法争取资金、项目,硬化、绿化了集市街道,还在街两边安装了整排的太阳能路灯,有力地促进了当地饮食、销售、运输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村有个体工商户90余家,运输车辆120余辆。产业的全面发展,使茂兰村村民实现了整体脱贫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该村的花店老板王权稳颇为感激地说:“我们的致富渠道多了,腰包也鼓了,好多农户都买起了私家车,住上了小别墅,这一切真的要感谢刘书记。”
调纠纷,和谐之花处处开
农村矛盾纠纷调处是农村基层的一项重要工作,群众闹点什么小纠纷都喜欢往村委会跑,村民常因田间地角、婆媳不和、经济赔偿、赡养问题等事情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动手打架。刘建林说:“往往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调解不及时,就会发展成大矛盾、大隐患,甚至影响一个区域的和谐稳定。”因此,无论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还是找上门来要求解决什么事情他从来不敢大意,都是不辞辛劳,深入到群众中或找当事人了解情况并进行调解。十多年来,他凭着对乡亲们的一片赤诚,常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做到了事不出村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经他调解的数十起纠纷,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是心服口服的。如:今年4月14日,茂兰村委会阿形村村民刘文灿在集市上向苏云山要回其所借的500元钱,双方言语不和发生口角继而大打出手,正当两人揪扯在一起的时候,闻讯赶来的刘建林将他们喝住,看到刘建林到来,双方停止了厮打,刘文灿受轻伤。刘建林将他们带到村委会,分开给他们做工作,经他耐心细致的说服,双方怒气渐消,都说自己太冲动了,两哥们最后握手言和,由苏云山偿还所借款项,并赔偿500元医药费。刘建林调解矛盾纠纷是很讲方法策略的,除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外,更重要的是注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及凭着他在群众心中树立的威信。2013年8月13日,茂兰上村村民龙万会和张小土两家因争场院地而吵得不可开交,导致龙万会受伤,双方闹到村委会要求解决。刘建林了解事情原委后,带领村组干部现场查看、调查,采取先旁敲侧击找人做工作,再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等方式,待双方思想顺通了,再分别找双方协商解决办法。通过近一月反复做工作,终于达成赔付协议,双方都很满意。刘建林认真为民做事,多年来经他调解的事件举不胜举,他以满腔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像济公一样,哪有不平哪有他”,他用真心、真情、真行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赞誉,使和谐之花在茂兰村委会的土地上处处盛开。
人们都说,刘建林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茂兰村委会的“全天候”村官,是人民群众信赖的好代表、好书记。可刘建林却说:“‘代表’这个称号不是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选民对我的信任,更是一种责任。面对这种信任和责任,我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继续努力。”刘建林就是这样一个尽职尽责情系民生的好代表,一个一心一意为村民谋福祉的好书记,村民们说,下届人大代表我们一定还选他。
上一篇: 巾帼好代表 致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