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人大常委会:专业代表“进站驻点” 法律咨询服务“直达一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县市区人大 > 正文

陆良县人大常委会:专业代表“进站驻点” 法律咨询服务“直达一线”

发布日期:2025-07-18    来源:陆良县人大法制委员会    作者:李月良

  陆良县人大常委会在推行人大代表履职平台“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过程中,将人大监督职能与法律服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代表在推进平安法治建设中的“模范带头和桥梁纽带”作用,于2024年4月组建成立了“陆良县法律咨询服务专业代表工作站”,通过搭建“1+5”工作平台、建立“4+N”活动机制、推进“1+1”双向发力,搭建起专业代表联动履职的法治工作平台,让法治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搭建“1+5”工作平台,让人大代表成为专业代表

  工作站以“1个中枢站点+5个职能触角”为架构,将分散法律专业人大代表凝聚起来,并依托各专业代表在各自领域深入开展工作,构建起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目前,县法律咨询服务专业代表工作站汇聚了来自市、县两级法律专业人大代表8名,并在县委政法委、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下设了5个联络点。工作站建立了代表管理、开展活动、联系群众、收集反映意见建议等制度,明确工作站是县人大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重要依托,赋予其组织代表履职学习、宣传法律法规、接待服务群众等多项功能。同时建立“三册两簿一计划” 工作台账,由县人大法制委负责日常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工作站成立以来,共组织开展学习交流、调研检查、送法活动20余次。2025年6月13日,县人大2个专业代表工作站共同组织法律、医疗专业人大代表,深入到龙海乡大新村石字坡开展“法律服务进彝乡,医心为民促团结”活动,通过现场健康咨询、特色诊疗和法律咨询服务等活动,将优质健康服务和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建立“4+N”活动机制,让专业人说专业话

  工作站将5个联络点作为法律咨询服务的前沿阵地、法治宣传的重要窗口,建立了“4+N” 活动机制,由各专业代表在各自己领域通过普法、法律咨询、知识讲座等方式服务群众,使人大代表真正成为法律领域的专业代表,提升履职的专业性和规范性。“4” 为四项常态化活动,“N” 为灵活开展的特色活动。每周一,由各专业代表在各联络点化身“法律守门人”,开展值班服务,耐心倾听群众的法律诉求,用专业的法律知识为群众拨开迷雾、指明方向,让法律的温暖在一问一答间流淌。每月,由各专业代表走进村(社区)开展1次法律咨询活动,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法律难题;每季度,由各专业人大代表走进学校或企业1次,变身“法治播种机”,将法律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师生、员工心间,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每年,借助“3・15”消费者权益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大型法律服务活动,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此外,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各专业人大代表灵活开展视察、调研和走访等 “N” 项活动,将法律服务 “直通车” 开到居民 “家门口”。截至目前,5个联络点共开展专题法律服务8场次,覆盖群众1000余人。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法律专业人大代表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为群众提供精准、专业的法律指导和建议,真正实现让专业人说专业话,让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和力量。2024年,全县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排名提升了24个位次。

  推进“1+1”双向发力,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工作站的成立,不仅为专业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了平台,也搭建起人大与司法机关之间的高效“协作网”,实现了“1+1”双向发力。一方面,有效提升了人大的监督水平。人大监督的法律性强,专业“门槛”高。工作站的成立充分发挥人大法律专业代表优势作用,借力“外脑”聚智赋能。将3名专业人大代表纳入县人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专家库,帮助对“一府一委两院”提交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在省、市人大有立法条例需要征求意见时,一并交由专业代表征求意见建议,提供智力支撑。聚力聚焦专业领域开展更为精准深入的视察调研等履职活动,县人大常委会在组织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工作评议时,有选择性地安排专业代表小组参加活动,把法律“内行人”专业优势转化为具体的人大监督质效。另一方面,也有效促进了政法系统的工作。人大通过调研、视察等活动,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了解到的司法机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提出的监督意见和建议,更能有效对接。2024年,陆良县人大常委会收到群众“保护好南盘江新坝闸”的建议后,将其交由相关部门办理。县人民检察院随即采取多项举措,有力推进“陆良文化遗产——陆良新坝水电站”的公益保护工作,相关案例还入选了典型案例。把人大代表参与依法监督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由县人大常委会邀请县人大代表参与政法口的各项座谈会,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搭建“人大监督+法律监督”“人大代表+法官”“人大代表+检察官”“人大代表+政法干警”等多种联动模式,推动法律服务优化、矛盾纠纷化解、基层治理深化和营商环境改善等基层治理工作,实现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提升法治建设水平和社会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