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br />切实做好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工作交流学习园地 > 正文

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
切实做好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

发布日期:2024-11-20    来源: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办公室    作者:田 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因此,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应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把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更好依法履职、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加强代表履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推动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取得新进展。

  坚持党对代表工作的全面领导  加强政治能力建设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旗帜鲜明讲政治能力,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前提和根本,也是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人大代表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每一位人大代表都要站稳政治立场。”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引导各级人大代表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提高旗帜鲜明讲政治能力,才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和功效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要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人大代表工作,着力引导人大代表提高旗帜鲜明讲政治能力,始终保持人大代表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凡是涉及人大代表工作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重要情况,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去分析研究,要及时向党委请示和报告,确保人大代表工作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大局履职尽责,这是落实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要求的首要任务。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党中央统一部署安排,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使各级人大代表立足本职抓好贯彻落实。一是要引领带动各级人大代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引领带动各级人大代表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要引领带动各级人大代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四是要引领带动各级人大代表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健全完善代表工作相关制度机制  加强联系能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对基层实际情况最熟悉,对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最清楚。人大代表只有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回应其实际关切,不断丰富拓展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才能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人大代表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本质要求。人大代表既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责任,尤其是在闭会期间除了参加有组织的活动外,还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始终把为人民服务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

  当前,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这一职责定位,真正从加强顶层设计和具体组织实施抓起,精准推动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积极履职尽责,忠实代表人民意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比如,在制定人大代表工作计划和安排代表履职活动时,要着眼从人大代表高质量履职、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前提抓起,科学规范代表参加原选区或原选举单位组织的履职活动,以分层次、小规模的调研、视察、走访、座谈和代表小组活动等方式,努力引领人大代表真正了解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与期盼。比如,在代表活动阵地建设方面,要引导人大代表进入“家、站、室”开展好活动、发挥好作用,让代表活动阵地“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民意窗”“连心桥”“主阵地”,成为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又比如,在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反映群众意见要求的反馈处理机制时,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着力激发人大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确保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代表主体地位  加强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能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国家机关要支持和保证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保证代表知情知政,畅通社情民意表达和反映渠道。”我国宪法法律对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权利和义务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支持和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这是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确保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体现,也是各级国家机关的法定职责。

  因此,对人大代表在出席人代会、参与立法修改、预算审查监督、对重大事项的审议决定与依法参加选举、表决重要人事任免事项,提出议案与建议等,以及在闭会期间开展的履职活动、参与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相关工作、深入了解和反映群众诉求,并通过人大渠道向党和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建议等,各机关、各部门、各方面都应当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大力支持和服务保障。就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而言,要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必要条件,建立健全工作服务平台和相关机制。

  保障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既是应尽职责,更是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要不断在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提供服务保障上持续用力。一是加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和专业化培训,有关国家机关应当增强法定职责意识,自觉按规定及时向人大代表通报工作情况,提供相关信息和工作资料,以保障人大代表的知情权。二是加强人大代表履职的司法保障、时间与物质保障,确保代表履职活动正常有效开展。三是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工作,建立完善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前的沟通协调机制,切实为人大代表提出高质量议案和建议提供服务保障。四是加强人大代表联络服务,优化整合力量,使人大代表联络服务工作真正做到有人管、有人做、“不落空”。五是要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人大代表履职活动,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加强代表履职和代表工作宣传,及时向主流媒体提供代表履职和代表工作宣传素材,讲好人大代表故事。六是加强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功能,做好人大代表履职激励工作,真正把人大代表凝聚起来、作用发挥出来。

  坚持依法选举任免  加强代表履职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权力机关的整体效能和执政水平。加强对人大代表履职工作监督管理,是“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的题中应有之义、重要之举。在我国选举制度中,选举权和监督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民有权选举自己的代表,当然也有权监督代表。《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履职的意见,回答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接受监督。这一规定表明,对人大代表监督权的确立,是法律赋予广大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重要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选举制度中的重要体现。

  实践表明,建立切实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人大代表履职监督管理与考核机制,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人大代表工作的迫切需要。目前,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要求,通过扎实有效工作,持续推进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制度、规范代表履职档案建设、建立健全人大代表退出和增补机制、加强人大代表资格审查工作等,进一步做好对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

  人大代表履职考评要做到立足本职岗位和依法履职相统一,注重掌握代表日常履职情况,要真正从人民群众的口碑中考出实绩,给予综合评价。只有把人大代表日常监督管理与履职考核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促进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推动人大代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带头人、贴心人和代言人,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从而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落实好,推动人大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总之,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结合起来,着力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稳中求进推动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