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中院:代表工作站架起民生连心桥
当前位置:首页 > 府院传真 > 正文

曲靖中院:代表工作站架起民生连心桥

发布日期:2025-08-15    来源: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中心    作者:区鸿雁

  联络听民声,站点解民忧。今年以来,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人大代表工作站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创新构建“1+9+31”三级工作网络体系,通过“情法融合”双轨解纷机制,将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打造成为倾听民意、化解矛盾的“民心之窗”与“连心之桥”。

  “1+9+31”织密解纷网络

  8月6日,曲靖中院人大代表工作站内举行了一场“情法交融”的解纷场景。曲靖市人大代表马良红与案件承办法官并肩而坐,当事人张某与刘某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字,标志着一起历时数月的纠纷圆满化解。

  “妹子,为几千块钱耗费这么长时间,从起诉到二审,既伤和气又耗精力,划不来啊!”马良红以乡音拉近距离,承办法官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条文明晰权责边界:“根据法律规定,您的诉求需满足以下要件……”

  在情理法交融的劝说下,双方逐渐放下对立,最终握手言和。

  此类场景已经成为工作站中的常态。人大代表凭借履职经验疏导情绪,法官依托法律权威厘清权责,双维度引导促成理性协商,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

  目前,曲靖中院已经构建起了“中院+基层法院+人民法庭”三级人大代表联络体系,形成了“1个中院工作站+9个基层法院站点+31个法庭联络点”的全覆盖格局,力图破解基层资源分散、部门协同不足等治理难题。

  曲靖中院以中院为指挥中枢,基层法院为枢纽节点,人民法庭为基层触角,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的治理模式转型。通过法治力量的温度传递,为构建和谐社区、推进基层善治提供了示范样本。

  “每个站点都是监督的‘瞭望哨’,每个代表都是司法的‘质检员’。”马良红表示,人大代表工作站这张密织的“解纷网”,不仅破解了基层资源分散、部门壁垒等治理难题,更让监督触角直达司法服务“神经末梢”。

  “小驿站”释放大能量

  近日,富源县人民法院“人大代表工作驿站”内出现温情一幕:年逾六旬的田大爷紧握法官和人大代表的手,连声道谢。

  困扰邻里十年的借贷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2014年,田大爷将积蓄1万元借予邻居刘某应急。十余年间,刘某以经营困难为由屡次推诿还款,最终对簿公堂。

  为修复邻里关系,承办法官启动了庭前调解,并邀请了驻站县人大代表高丽芳共同参与。

  “他这是寒了人心!”田大爷情绪激动,直指刘某“失信伤情”;刘某则低头沉默,反复念叨“实在没钱”。

  驻站人大代表高丽芳轻轻按住田大爷颤抖的手:“老哥,咱换位想想,谁遇到难处不着急?”转头又对刘某说:“诚信是立身之本,法律可不会‘打折’。”法官同步释法:“若拒不履行,可能被纳入失信名单……”情理法的合力下,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刘某当场归还本金,田大爷主动放弃利息。

  富源法院的“人大代表工作驿站”面积约为30平方米。该驿站分为工作驿、读书驿、休息驿三个功能区,集民意收集、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驿站每月定期邀请人大代表驻站接待群众,并参与化解涉诉信访及民生纠纷案件。驿站站长表示,驿站采用“市民出题、代表答卷、法官落实”的模式,推动矛盾诉前化解,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

  “驿站虽小,却连着民心。”高丽芳表示,通过面对面履职,既能以法治思维定分止争,又能以人情温度化解矛盾,为乡村振兴注入治理新动能。

  数据显示,富源法院代表工作驿站自成立以来,已接待群众1290人次,办理代表及群众建议336条,诉前化解纠纷260件,成为基层治理的“前哨站”。

  点面结合织密治理网

  一起土地纠纷现场,法官精准释法,民警剖析情理,人大代表居中协调,三方联动促成矛盾化解……这是曲靖市“点面结合”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曲靖法院每月1日(节假日顺延)的“代表接待日”,工作站变身“民意集市”,群众带着“急难愁盼”而来,捧着满意答复而归;线上云南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微信小程序,更将司法服务与监督拓展至“云端”。

  曲靖中院工作站由党组书记、院长牵头,24名各级人大代表常态化驻站履职。法院主动邀请代表旁听重大庭审、参与信访听证,每年开展“监督回头看”;通过12368热线民生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群众关切,由代表与法官联合“解题”。这种“监督+服务”的双向赋能,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也让代表履职既有“麦克风”又有“工具箱”。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曲靖中院工作站已组织人大代表参与庭审观摩7次,开展“法护营商”“法护未来”专项服务222次,诉前化解纠纷260件,以“小站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绘就法治护航民生的生动图景。

  “人大代表工作站”不仅是化解矛盾的“解忧驿站”,更是司法接受监督的“透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