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杂志 > 2009第二期 > 正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乡镇“十个一”建设

发布日期:2009-05-23
                                                  ●鲁天龙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马龙县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提出“统筹城乡、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完善功能、节约资源”的思路,围绕“强化发展理念、破解制约瓶颈、打造马龙形象、构建和谐家园”总体目标,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集镇“十个一”建设为载体,力争到2009年底,实现在全县每个乡(镇)建成一个自来水厂、一条园林式街道、一个综合农贸市场、一所合格寄宿制学校、一所合格卫生院、一个文化站、一个运动休闲广场(场所)、一个垃圾处理填埋场、一个等级车站、一个劳动保障所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形象,打造精品集镇。抓好“十个一”项目建设,是推进马龙县城镇一体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是应对当前经济危机,拉动内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按照中共马龙县委的要求,该县人大常委会把对乡镇“十个一”建设的督促检查作为今年监督工作的重点,及时组织人员通过检查、走访、实地察看的方式对乡镇“十个一”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调研情况,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各乡(镇)集镇建设现状
(一)各乡(镇)集镇建设现状。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自县委十届九次次全会提出乡镇集镇“十个一”建设目标以来,全县8个乡(镇)结合实际,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多数乡(镇)及时成立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集镇建设工作领导组,并召开专题会议,对“十个一”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安排部署,真正把“十个一”建设作为加快集镇发展步伐、完善集镇整体功能的有效载体抓紧抓实。为深化干部群众对“十个一”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各乡(镇)及时组织干部群众对“十个一”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学习讨论,统一了认识,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二是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各乡(镇)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积极谋划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落实地点,明确责任,集中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具备条件的项目抓紧启动建设,对没有或达不到要求的项目,积极开展前期工作,争取项目和资金。三是转变观念,加大投融资力度。树立整合项目、整合资金的理念,多方争取中央和省、市、县的配套项目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林、水、教育、卫生等各种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全力投入到“十个一”建设中,集中资金,集群开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一些乡(镇)采取“以地招商、以地生财”的筹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还有的乡(镇)领导在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房产证用于抵押贷款,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以保证“十个一”建设顺利推进。到目前为止,各乡镇基本完成的项目是学校和卫生院。已建和在建项目8个以上的乡镇有4个;已建和在建项目5个以上的乡镇有4个;未建项目正在积极开展项目选址、规划等前期前期工作。
二、“十个一”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滞后是影响“十个一”建设的关键。由于乡(镇)财政困难,对集镇近期、中长期发展没有系统科学规划,导致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功能不齐全,阻碍了集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各乡(镇)的建设发展,多年来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集镇建设可以说是“一个和尚一本经”,基本谈不上规划。从调查的情况看,除旧县镇和通泉镇相对较好外,其余乡(镇)基本上没有依规划建设和根本没有规划,对怎样建设“十个一”、建在哪里心中无底,存在“现蒸热卖”的事实,没有特色,体现不出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
(二)资金紧缺是制约“十个一”建设的主要瓶颈。马龙县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入单一,县乡财政十分困难,加之乡财县管,乡(镇)名誉上是一级预算单位,但没有资金可以调控和管理,要预算资金或拿出多余的经费搞建设,除通泉镇外,其他乡(镇)基本不可能。
(三)土地问题是制约“十个一”建设的重要因素。从调研情况来看,八个乡(镇)的建设以村建乡镇、以路建乡镇的现象比较突出,乡镇建设发展空间十分狭小。要建设象样的“十个一”需要大量的土地,但要征地,一方面高压线不敢摸,征地手续难办;另一方面集镇与乡村和公路相连,要征的地均为农民的好田好地、公路控制地或农民的宅基地,征地贵、征地难的矛盾十分突出。乡(镇)建设基本上象“吃萝卜,拔点吃点”。
三、“十个一”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快推进乡(镇)“十个一”建设,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强化发展理念、破解制约瓶颈、打造马龙形象、构建和谐家园”总体目标和战略决策的重要措施。当前主要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各乡(镇)既要把“十个一”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县委、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来抓紧抓好,更要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来落实。要把“十个一”建设工程列为“一把手”工程和民心工程,纳入乡(镇)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把项目分解落实到相关领导和部门,实行领导负总责,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具体抓落实,定目标、限时间、强责任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十个一”建设落到实处。
(二)坚持科学规划、强化措施落实。一部好的规划即是一个地方好的发展史。各乡(镇)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战略高度,科学规划“十个一”建设目标。没有进行集镇规划的乡(镇)要尽快与县建设局联系,商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尽快修编和编制集镇规划,并严格依照规划内容制定“十个一”的建设方案,按照县委的总体要求,抓紧落实措施、争取项目资金、严格工程招标,把项目落到实处,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年内完成乡(镇)“十个一”建设工程。真正使“十个一”建设成为便民工程、惠民工程、富民工程,促进马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好土地利用文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民土地承包使用权作了新规定,可依法流转,为乡镇“十个一”建设在土地使用上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各乡镇要在深入学习领会三中全会的基础上,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出租、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利用全市土地修编机遇对建设用地作适当的调整,对个别项目可采取以租代征或入股方式,解决建设用地计划不足的问题,多方整合土地资源,确保“十个一”建设的用地需求。在土地征用中,除了完善相应的手续外,还要注意做好群众工作,避免群众越级上访和规模上访。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工程建设。结合马龙财政困难的实际,各级各部门要把争取项目和资金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牢固树立以项目促发展理念,以扩大内需为契机,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中央、省、市各类配套项目资金;大胆探索,用足用活土地文章,“以地招商、以地生财”;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扩大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以国家、企业投资为主,地方、集体和个人投资为辅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破解制约瓶颈。
(五)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乡镇“十个一”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破解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推进乡镇“十个一”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按照县委、政府的总体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烤烟生产要围绕“高原天香”品牌和全国标志性特色优质烤烟基地要求,做强做精烟草产业,巩固支柱地位;二是大力发展已有万寿菊、食用菌、黑山羊、深沟鸡等产业,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夯实发展基础,使之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三是在发展核桃产业上,要切实加强管理,明确各级领导责任到地块,通过3到5年时间,真正见到效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种植热情,最终达到规模、效益的最大化;四是结合马龙城镇重点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借助“绿色名县”品牌,利用交通便捷优势,打造精品特色餐饮业,发展乡村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为“十个一”建设提供资金保证。总之,要以集镇建设为为中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发挥全面协调优势。既要通过“十个一”建设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又要通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十个一”建设,形成良性互动,达到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目的。
(六)不断加大舆论宣传,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开展乡(镇)集镇“十个一”建设突出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惠民、便民工程。随着“十个一”建设工程的推进,必将有效的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功能,改变镇容镇貌,增强发展后劲,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便捷,同时带动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新闻、宣传部门要从推进“十个一”项目建设是实现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全县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发展的高度,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对“十个一”项目建设的宣传力度,对“十个一”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认真挖掘和总结,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及时进行报道,努力形成人人知晓“十个一”,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十个一”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沟通,通力合作,主动配合,对“十个一”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认真加以解决,始终做到热情主动,不推诿扯皮。同时,要认真落实好“十个一”项目建设的相关政策为“十个一”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作者系马龙县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