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杂志 > 2009第二期 > 正文

坚持科学发展观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现实发展的需要

发布日期:2009-05-23
  ——第一阶段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张爱民
发展观属于世界观或人生观的范畴。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事物运行的规律,特点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科学发展的理论和认识,是科学发展的规律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客观反映。科学发展观一旦成为执政党观察和分析建设和发展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旦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机地统一起来,便将成为指导改革、建设、发展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和规则,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状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改革、建设、发展的现实要求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问题。其基本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城乡统筹、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发展观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前者坚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对建设发展和改革问题上坚持以客观的、全面的、联系的、全局的、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后者则表现为主观的、片面的、孤立的、局部的、静止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在建设、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地方主义等。而这种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思维方式,曾经给改革和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于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成多方面的干扰。可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了马列主义、坚持了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建设、发展和改革问题上,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党的十七大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最近又作出决定,在党内分批、分期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这是非常正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党在建设、发展、改革理论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坚持科学发展观既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发展、改革和建设的现实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的学习应该以正确的认识、观察、分析、解决现实改革、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客观总结。今年是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在六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失败的教训。尝过由于尊重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建设得以顺利发展的甜头,也饱尝过违背客观规律而受到惩罚的苦果。在过渡时期成功地实行对工商业的改造,最大限度减少了从旧制度向新制度转换过程的阵痛。成功地进行了土地改革、清匪反霸,巩固了新生的红色政权。而之后由合作社向公社过渡,人为地拔高了生产关系,甚至不顾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实,错误的提出“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不适当的组织了大跃进运动。导致五十年代末“五风”盛行,饿死了上千万人,主观主义盛行,形而上学猖獗。错误地取消农村集市贸易,没收了自留地,大办公共食堂,错误地拔高核算单位,且听不进不同意见。反右扩大化,把敢于坚持正确主义的人都认为是攻击“三面红旗”、是“右倾机会主义”。直至发展到“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动乱和浩劫。这是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尊重科学,违背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忘记,作为一个执政党更不应忘记。应永远牢记并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上升为科学理论,用以指导现实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尽可能少走或不走弯路,这是非常必要的。发展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也应坚持科学发展,这才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三十年来,党制定和坚持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制定和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三大客观冷静地分析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明确提出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四大提出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突破了旧的建设模式,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推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呈现了崭新的面貌。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到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都得以空前提高。但是在局部地方、在有些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在指导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对建设、改革、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上,在思想和工作作风上,并未完全转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故形式主义、“政绩工程”,不惜牺牲自然环境,破坏有限资源,甚至不惜牺牲党和人民赖以生存的血肉关系。以求得一时一事、局部的发展。反映在思想作风上就是主观主义作怪,不顾客观实际,乱提口号,标新立异,安于一时的轰动效应,而不顾实际效果。反映在工作作风上脱离实际、脱离基层,重部署、轻检查,重安排、轻落实,重形式、轻实效。反映在文风上就是唯书、唯上不唯实,文山会海愈演愈烈,假大空夸无处不在。反映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就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怕群众、视群众上访为洪水猛兽,轻则动辄处罚,重则公检法相加,防暴队伺候。反映在工作方法上,粗暴简单,喜欢搞“一刀切”、“一言堂”。反映在民主法制上。或有法不依、或不作为、人治的习惯根深蒂固,法制的观念淡而又薄。违背宪法和法律的事时有发生。反映在组织问题上,拉拉扯扯、吹吹拍拍、拉帮结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碗大的公章,不如一个老乡”,个别地方或部门、领导班子清一色是一个地方上的人,什么时间出问题都不知道。把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的庸俗作风重新搬到党内并近亲繁殖,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反映在廉政建设上是三令五申,有的仍充耳不闻,我行我素,背离了党的宗旨,腐蚀了党的肌体,损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长期不搞政治运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我们这些吃过政治运动苦头的人,深深感到这种决策是非常正确的。那种今天批、明天斗,斗不完的和批不完的修,抓不完的辫子、打不完的棍子、动辄上纲上线的日子,使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还有什么心思抓工作。因此,多数人对今天这种政治环境是十分珍惜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使党内、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滋长了一些不良风气。诸如“不读书、不看报、马马虎虎当领导”的不学无术的风气;不干实事、不负责的官僚主义风气;讲形式而不重实效的形式主义风气;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而不说真话、实话的不良风气;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相对立的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等。严重地干扰和影响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顺利推进。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提出以此总揽全局,最近又作出在全党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很有针对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新矛盾层出不穷,有些长期积压的深层次问题,诸如:政治体制问题、就业问题、环保问题、资源问题、反腐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全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只有客观地认识、观察分析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千秋大业,把改革开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所以说,学习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是现实改革、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
这次中央提出分批分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意义深远。但是要使学习实践活动收到实效,达到中央所要求的结果,必须坚持在自觉性上下功夫,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结合实际上作文章,学习实践活动必须紧扣个人学习、思想、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才能学出效果,学出水平。否则学习活动很容易滑向形式主义。纵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九八四年的整党,后来的“三讲”,党的先进性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有些地方收效甚微,甚至流于形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在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改革建设和发展上要成果。看学习实践活动效果如何,不仅只看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件,写了多少篇体会文章,而应要看解决了多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推进还是阻碍了改革、建设和发展大业。
我到人大工作已近六年,现在退休在即,感到这次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必须紧扣人大工作实际,以提高监督水平,增进监督效果,改进监督方式为目标。才能使学习实践活动收到实效。具体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实际:
一、围绕提高人大干部、人民代表的监督水平,“一府两院”选举任命对象的执政水平,认认真真组织学习。不仅学习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而且要认真组织学习宪法和法律。形成一种刻苦好学的良好风气。这是提高素质、提高水平、提高监督和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不仅敢于监督,而且会监督,善于监督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二、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解决好人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问题。使人大干部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爱岗敬业,热爱人大工作。对任何一项事业,热爱是入门的钥匙,只有热爱人大工作,才能自觉地做好人大工作,这是人大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精神基础。
三、认真组织好代表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增强履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使代表知道代表是一种职务,代表是同级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从而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代表不仅要解决敢于监督、敢于行使权力,还要解决善于监督、会监督的问题。通过多次参加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发现,代表的自觉性、素质、水平不一样,提问题的深度就不一样,整个视察和执法检查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代表是人大的主体,是人大工作的基础,要在人大工作中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代表工作带有根本性、基础性和全面性。要鼓励代表持证视察,鼓励代表提质询案,不断提高代表提意见、建议、议案的深度和水平。
四、改革代表视察,执法检查的方式,增强实际效果,组织代表对事关大局、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视察,组织代表进行执法检查是代表履行职务的重要形式。几年到人大工作的体会是:在组织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时,组织要严谨,工作要紧凑,问题要集中,人员队伍要少而精。在视察和检查中应采用多种方式,使代表参与其间,充当主角。诸如鼓励代表多提问题,对重要问题实行问卷,对视察检查的问题进行打分评议,记者采访代表,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对于视察检查中反映出来的代表提出来的问题,一经核定,形成决议、决定、建议、意见就必须一抓到底,不断跟踪,直到问题的解决。使代表增强成就感,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那种在视察检查中队伍庞大,大轰大嗡,只讲形式不求效果,在视察检查过程中,领导作重要讲话过多,普通代表发言少,提问题少,处于陪衬地位,视察检查松松散散,被视察检查对象汇报问题大而化之,电视宣传镜头只对着领导,视察检查走形式,甚至只歌功颂德,不讲存在问题,雨过地皮湿,视察检查后的意见、建议泥牛入海,这种应付式的视察检查代表不感兴趣,群众也不欢迎。
五、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对“一府两院”的工作和选举任命对象的监督是十分严肃的,但在实际运作中往往流于形式,监督效果不佳,原因在于顾虑过多,考虑关系过多,还有一个就是监督方式太死板。从《监督法》的实施及人大工作的实践看在人大工作中围绕增强监督实效这个主题,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人大作出的决定、意见、建议,多应用专题工作报告和组织质询案及特定问题调查是人大工作增强实效的一个突破口。
六、只有提高审议水平,才能提高人大工作水平、监督水平。纵观人代会和人大常委会审议“一府两院”工作和有关法律实施的情况,提高审议水平,是人大工作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的问题。而要达此目标,提高委员和代表履职的自觉性,思想、业务素质,认真做好审议前的调查研究至关重要。
总之,坚持科学发展观,既是六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现实需要。学习、教育、实践的核心是实践,是推进当前改革、建设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的强大动力。
(作者系曲靖市人大常委会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