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在异地搬迁中当好"四大员
走进富源县大河镇圭山村委会的冲头村,一排排青砖砌筑别具古典风格的“小洋楼”座落有致,成为大山深处一道亮丽的风景。“没有人大代表无微不致的关怀,哪有我们现在的新家”。村民史稳吉高兴地说。这是大河镇人大代表在实施异地搬迁建设新农村中当好“四大员”的一个缩影。
一、当好政策宣传员
冲头村现有农户24户,总人口109人,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脚下,由于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在雨季,地质灾害隐患直接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牵动着各级人大代表的心。为切实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镇人大把解决群众居住难作为2009年人大工作的重点来抓,经过广泛调研,在全镇大力实施民房除险加固、异地搬迁工程,冲头村整体搬迁建设新农村提上了工作日程。县、镇人大代表利用在百姓中的威信和与选民联系密切的有利条件,通过进村实地视察,入户了解村民的想法和困难,耐心细致地逐户宣传动员,讲解国家惠民政策,消除了村民的思想顾虑,使群众积极投身到异地搬迁建设新农村工作中。
二、当好协调服务员
充分发挥代表在履职中的综合协调作用,在村民的积极参与下,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镇人大抓住机遇,多次组织技术部门实地勘察论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要求,充分考虑和满足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交通、医疗卫生和子女就学等条件,确定坐落于富墨公路旁,地势平坦,人居环境优越的法古村附近新建冲头新村,并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由镇人大主席为组长的冲头村异地搬迁建设新农村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为了有效整合资源,节约用地和建设资金,人大代表通过入户宣传动员群众,进行综合协调,村民自发组织起来,采取户与户之间、本村与邻村之间以地换地的方式,将建房用地集中在一起集体建设。
三、当好规划指导员
人大代表积极协调建设技术部门,对冲头村进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村规划建设总面积1.1万平方米,安置搬迁24户,每宗用地264平方米,住房每户建筑面积107平方米,新建文化活动小广场748平方米,设篮球场、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红白理事会等,集中设4个卫生公厕,圈舍统一规划设计在居住区的两旁,实现水、电、路三配套,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现代住房功能与传统生活的有机结合,整个冲头村规划建设实现“四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四、当好质量监督员
冲头村新农村建设推行“人大协调、村民自建、上下监管、统一分房”的方式,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冲头村推选5位村民为质量监督代表,加强日常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监督。在建设资金投入上,实行“四个一点”的办法,即一是国家实施的民房除险加固补助一点(每户重建2万元);二是镇党委、政府补助一点(解决三通一平);三是群众自筹一点;四是人大代表协调帮助一点。要求村民代表从资金上、质量上、进度上严格把关,实行全程上墙公开,强化管理。通过半年的紧张施工,一个布局合理、规划有序、环境幽雅的新农村已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