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杂志 > 2010第一期 > 正文

心系群众奉真情 兢兢业业求发展—记富源县人大代表汪兴文

发布日期:2010-04-02
  

    汪兴文,自1997年当任黄泥河镇黄泥河村委会书记以来,多次被当选为县、镇人大代表。2007年又被选为富源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黄泥河镇第十届人大代表。几十年来,在他当任人大代表期间,他始终不逾地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积极参政、议政、主政,做了一些人大代表应该做的工作。这些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多次被市、县、镇三级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他常说表彰和奖励代表过去取得的成绩,在成绩面前从不敢懈怠,从不敢放松,积极努力,为的是取得更好的成绩,作出更多的贡献。
大力推进小康村建设,改变村容村貌
    黄泥河村委会大普里寨村距黄泥河集镇3公里。汪兴文认为如果在大普里寨建设小康村,可有效辐射周边村寨,实现建设好一村带动一片的目的,经过多方争取,2008年2月将全镇唯一的小康村建设争取落户到大普里寨。为把小康村建设好,汪兴文积极带领村两委成员,进村入户动员群众搞建设,把要群众干变成群众要干。为解决投资,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争取到补助资金50万元,动员该村煤矿老板方友书赞助20万元。2009年2月,在他的带领下,该村所有房屋都进行了调脊捡瓦,刷墙壁,村庄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还建沼气池65个。今日的小普里寨村,翠竹木与崭新的蓝瓦白墙相互掩映,昔日灰头土脸的山村旧貌换了新颜。不仅如此,该村还发展橘子、日本藤梨等经济林果150亩,种生姜60亩,蔬菜100亩,涌现出了蒋强和王林贵等两户养猪大户,唐佳敏、向永江等3户养殖生态鸡上千只的养鸡大户。
积极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建盖教育设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997年至1998年在省委工作队的大力协助下,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共筹集资金130余万元,建盖黄泥河中心完小教学楼三幢,共计4000余平方米。看到外围自然村小学破旧不堪,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9年至2000年,共计投入资金40余万元,建盖外围自然村小学教学楼四所,建盖总面积达600余平方米。这些基础教育设施的完善,为农村的基础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为下一代的教育,他尽到了力所能及。特别是外围小学教学楼的建盖,解决了外围自然村适龄儿童上学难、读书难的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赞扬。他积极倡导党员干部力所能及的抚助贫困学生上学,从1994年进村委会后,一名燕子窝村因父母残疾无法上学的小学二年级学生刘某,面临辍学,在了解了情况后,他主动承担起了刘某的书钱学费,从小学二年级一直供到大学毕业,现已就业工作。
积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
    交通道路一直是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瓶劲,为了让农民种的东西能及时的销售出去,他带着村委会成员争取到资金6万余元,修通了从黄泥河村委的小普理寨村到草鞋田村二公里的通村公路,为他们解除了通行之忧,方便了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交往,现在人们都说,那是一条便民之路、发展之路。村庄道路的硬化。“脏、乱”曾一度是人们对自然村的普遍看法,彻底改变“脏、乱”现象,建设一个干净、整洁的秀美村庄,一直是村民们多年的愿望。自1997年以来,他先后多方争取资金120万余元,对外围8个自然村的的村庄道路分别进行了硬化,总面积达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建成了一个个干净、整洁的秀美村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实现了村民们多年的夙愿。
    取水难、灌溉难,一直是制约农业种植发展的瓶颈所在,要发展农业种植,要提高土地的收益,就不能靠天吃饭。于是他想方设法筹集40余万元修建了南北干渠,共计6000余米,南北干渠的的建成,解决了7个自然村2000余亩水田的灌溉。又筹集30余万元,修建大普理寨村、小普理寨村的灌溉沟渠3000余米,解决大小普离寨几百亩水田的灌溉问题。这些水利设施的修建,不仅增加了土地收益,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种植习惯,为这几个自然村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是村委会的奋斗目标。要增收,只有向土地要效益,增加土地使用的附加值,几年来,作为村委会的领头人,人民信任的好代表,他带领村“两委”成员先后在大理离寨村、小普理寨村、草鞋田村、龙井村、燕子窝村、红岩脚村、戈旦桥村七个自然村种植桃子、李子、梨、柑橘、银杏等经济林果1000余亩。使村庄更美了,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鼓了,脸上露了出笑容。同时多方多渠道筹集资金10万余元,先后在小普里寨村、农井村种植蔬菜300余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民群众看到了土地上所产生出来的收益,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农业实现了增效、农民实现了增收。积极多方争取项目,发展生态养殖,发展规模养猪5户,生态养鸡10余户,涌现出了一批的养殖专业户,规模还在扩大,养殖户数还在增多,他们已经发现了勤劳治富的秘诀,正在向小康生活挺进。
在小集镇建设工作中,他积极协助镇政府处理南昆线、滇东能源电厂的搬迁、建设征地2000余亩,他积极招商引资,使云曲选煤厂、生姜加工厂、老龙洞水电站等企业落户黄泥河村委会辖区,为黄泥河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2007年,在党委、政府的安排下,他肩负起了城管工作,以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为黄泥河小集镇的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
清淤除泥,疏通沟渠
    黄泥河镇集镇街道自修缮成水泥路面20多来,从未对排水沟进行清理。多年来,由于集镇居民生产、生活排污量特大,使排污沟渠阻塞逐年加重,排污越来越困难,特别是雨季更是常常造成污水横流、洪水淤积严重,给集镇居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2008年,汪兴文积极带领村“两委”成员组织人员对排污沟渠进行清理疏通。组织群众捐资8000余元、投工投劳3000余个对黄泥河集镇老街排污沟渠进行全面的清理,在他的领导下,黄泥河东门、南门、西门1100户4800余人共享的全长4500米生活排污和农副产品加工、畜禽养殖全面清理干净,为广大集镇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作者通联:富源县黄泥河镇人大主席团)
[本栏责编:陈自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