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杂志 > 2010第六期 > 正文

彝家山寨的领头人——记师宗县竹基乡人大代表杨家忠

发布日期:2011-04-12    作者:汪少武
  

    今年42岁的本寨村委会村支书杨家忠,是师宗县竹基乡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外表憨厚、朴实的杨代表却有着改变彝族村委会贫困落后面貌的毅力和使本寨彝族村委会逐步迈向富裕之路的超前胆识。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的发展一年上一个台阶。

    本寨村委会是师宗县竹基乡最偏远落后的彝汉杂居的少数民族山区村委会,离乡政府所在地21.3公里。全村委会辖12个村寨,693户,3300人。境内道路崎岖狭窄,交通十分滞后,成为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交通的闭塞落后,养出来的商品猪都无法运到市场上出售,要请人抬到五六公里甚至上十公里外村委会所在地勉强通路的地方运去买,苦累不说,有的猪被抬死在途中,三文不值两文被卖了出去;而农民急需的农用物资要运进来只能靠人背马驮。

    杨家忠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该带领群众做点什么?凭借国家扶持“三农”的大好时机,他动员群众大兴道路建设。在上级政府的帮助支持下,部分村寨率先修同了公路,同时还引来了外地商贩,养殖业迅速得到发展,经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了其他村寨的经济样板区。几年来,他多方协调,筹集资金8万元,动员广大群众投工投劳600余个,投石、投沙1300余方,维修了从七排村委会到本寨村委会长11.9公里的沙石路。动员带领群众对村委会到石泥砍老寨、村委会到石泥砍新寨、村委会到木海等村寨的乡村便道的奠石铺沙,长达9.8公里,大大提高道路运力;近年来,他多争取到贫困温饱村项目获得立项审批后,立即就动员全村群众、全力以赴投入到从本寨通往简西全长8.3公里、宽4米的沙石公路建设。群众投工2400个,投沙2800立方、石3600立方,共投资2 1万元。修通了从本寨到简西贯穿辖区内4个村组的沙石便道公路,从此让4个村组3291310人告别了人背马驮的历史。

    杨家忠心里明白,一个村经济发展要有后劲,必须解决好水、电等基础设施。虽然在70年代就架通了高压输电线,但几十年来供电一直不正常。在他经多方协调和努力下,全村农户全部加入了农网改造,电网改造率达100%。为彻底改变本寨吃水难的问题,杨家忠走村串户给群众做工作,动员大家修建小水窖580个。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水泥等物资300余万元的补助。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1000元。

    在带领群众致富同时,杨家忠积极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等建议。全体人大代表积极发挥作用,在全村委会开展了以创建文明村、修建文明路的活动。引导群众以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法律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村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的自觉性。在全村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形成了邻里互相促进、相互攀比的良好氛围。要让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就必须加强农村文化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杨家忠千方百计地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先后在各村建起了篮球场、地面卫星接收站,在简西建文化活动室,为全村农民群众提供娱乐活动场所。目前,全村委会农户拥有540台彩电,468VCD360部手机,32辆农用车,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各村还相继成立了“民间文艺队”。木鱼白村的彝族舞蹈《大三弦》,参加了县文艺汇演并获得了优秀奖,得到了县、乡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杨家忠组织人大代表和青年积极开展义务劳动,为贫困、无劳动力和老弱病残的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在广大村民中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丧事、喜事简办。

    在带领群众致富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他没有忘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教育创造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他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教学情况,关心教师生活,关心学生就学等问题,他多方筹集资金8多万元,修理教室和校舍,改善校容校貌,改变了该村的办学条件,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几年来,杨家忠代表为本寨村委会的建设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深受当地广大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