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黄泥河镇:聚焦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正文

富源县黄泥河镇:聚焦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发布日期:2023-03-13    来源:富源县黄泥河镇人大主席团    作者:吕 雪

微信图片_20230306224551_副本.jpg


  “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三者有机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3月2日,富源县黄泥河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县、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寻求破解之道,为全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思路。

  活动中,代表们来到迤更者白云寺村,实地视察农文旅项目发展情况,并听取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


微信图片_20230310172024_副本.jpg


  白云寺村位于黄泥河镇集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是迤更者村委会7个自然村之一,有村民87户379人。脱贫之后,为了让村民的生活更加美好,白云寺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村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按照农旅联姻、三产融合的思路,以产业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传统生态文化村落为目标,积极争取沪滇协作项目,对人居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后,村内农家小院古朴美观恬淡舒适,各类群众性文体设施一应俱全。

  对于家乡的旧貌,土生土长的老张仍记忆犹新。“我们村虽然有得天独厚的优美山水,但过去,村里污水横流,垃圾满地。‘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说的就是我们这里。”时隔两年,再次走进白云寺村,老张发现,村里荒废的角落建起了休闲广场,健身器材、文化走廊、公共洗手间样样俱全,泥泞的乡间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农户房前整齐地种着各种蔬菜和绿植,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们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后,村庄道路宽了,出行更方便了,我家房前屋后也变得越来越整洁。乡亲们吃完饭,就在休闲广场上散步聊天,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了不少。”村长何云春自豪地说。


微信图片_20230310174424_副本.jpg


  村里的环境改观了,如何增收又是一个问题。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村里积极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模式,让每户村民都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据介绍,白云寺村以特色经济作物薏仁为突破口,积极宣传动员,面对面交流,与村民算好收入账、支出账,计划种植薏仁4000亩,实行订单种植、保底收购、效益分红,同时,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引进龙头企业对薏仁进行精深加工,目前正在进行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预计今年10月中旬建成投入使用。下一步该村将充分借助捧月山旅游群生态资源,深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等文化底蕴,通过保护和开发并举,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发展电商经济,打造网红村民,开展农事体验、养生度假、特色农业观光等相关活动,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座谈会上,代表们对迤更者白云寺村在农文旅项目建设工作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

  代表们认为,农文旅融合是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大势所趋、现实所需。在今后的农、文、旅融合工作中,要抓住机遇,巧妙发力,充分运用政策“窗口期”,持续发力农文旅融合发展;要深化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形态,乡土文化为灵魂”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挖掘乡村的深层价值,探索农文旅融合新业态,丰富农文旅融合新内涵,把农村的“美丽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要在产品开发、服务配套、宣传营销等方面续写农文旅融合“后半篇文章”,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全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覆盖面。

  代表们表示,全镇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如布古铁锁箐村“红军桥”、五尺道等红色旅游品牌,发祥新发村传统水族村落等。同时要把“乐趣”和“兴趣”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配套建设成游乐体验与观赏景点,并创新传统“农趣”设施,发展乡村全域旅游产业链,让游客在参与体验活动中充分感受乡村休闲旅游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