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中平凡的扶贫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代表风采 > 正文

青春中平凡的扶贫之路

发布日期:2020-09-28    来源:马龙区马过河镇扶贫开发办公室    作者:李成志

青春中平凡的扶贫之路

——记马龙区马过河镇人大代表李亚倩


QQ图片20190523090514.jpg


  李亚倩,女,马龙区马过河镇人大代表。于2016年参加工作,现任马过河镇鲁石村委会专职副书记。扎根农村从事扶贫工作四年,面对鲁石村279户贫困户1081名贫困人口,不畏困难,默默奉献,将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异乡土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人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鲁石村委会属于深度贫困村,距马龙区42公里,共有12个自然村,精准识别“回头看”后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279户1081人。扶贫路上700多个日日夜夜,她以村为家,以农户为亲人,勤劳务实的工作态度得到群众及同事的满意。她用真情温暖了群众的心窝,用扎根实干诠释着党员的风采,用忘我的热忱加强着代表与困难群众的联系。

  “从村委会到黑石头村的距离并不远,驱车十多分钟便到,步行40分钟也可到达,然而就是这半个多小时的距离,在办公室工作的我并不知道那个村子贫困户的冷暖、悲喜、疾苦,我对他们的生活一无所知,这是我深感惭愧的事情。”这是李亚倩第一次入户走访后的心声。第一次下村到黑石头是工作后的第二个月,当她第一次走进那个满目疮痍的村庄,进入到村民家中。看到被柴火熏黑的房柱下靠着老人,佝偻的蜷缩在一个角落。地板早已磨开裂缝,家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居装饰,肉眼所及,都是黑压压的一片狼藉,看着那些指甲缝里布满了黑色污垢的小手,作为人民选举的代表,她的内心无比沉重。但就是这一次的寻常走访,贫困户的幸福和不幸都在李亚倩心底形成了一个记号,做为人大代表,群众的难事变成了她的私事。冥冥之中开始对群众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她想通过自己的工作,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些许的改变。

  几十年来,黑石头村民饱经风霜、历经沧桑,一直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听说政府有脱贫政策,要来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黑石头的村民高兴坏了,幸福的希望在慢慢点亮。异地搬迁涉及到很多的政策问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她不知多少次踏进这个满是泥土的村子,常常深夜去到贫困户家中,为他们讲解疑惑,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冬天的黑石头异常的寒冷,天上总是布着一层阴霾,细雨夹霜不停地飘落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1月是这里最冷的季节,李亚倩同其他人大代表一起到黑石头老村去做贫困户搬迁动员工作,零下1℃,虽然手脚都被冻的麻木,脸上紫癍一片依然怀着炽热的心走到每一户贫困户家中,和他们协商沟通签订协议。现在两村贫困户已经入住新居,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达100%,彻底改变了40年以来脏、乱、差的居住环境,看到曾经人畜同居的贫困户都住进了崭新的砖房,李亚倩和黑石头的村民一样的高兴。能见证贫困户生活的改变,看到他们正在向着未来光明的大道迈去,作为人大代表的她内心是兴奋的。

  “别人都躲避疫情不敢出门,你还要往人多的地方去,不要命了”,要赶回村上班的李亚倩被她的父亲严厉的呵斥道。接到通知初二回村上班,她匆忙的收拾了行李,在县城乡镇都堵卡封路的情况下,从相隔80多公里的城区艰难辗转回到服务地鲁石村。到村后便和村内工作人员一起满腔热忱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深入村民家中了解人员外出情况,核实返乡信息,确保不漏一人。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她总是早出晚归,从每家每户的入户测体温到防控卡点的劝返工作,将“内防输出,外防输入”工作落细落小,将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到每户每人。

  疫情爆发前期,基层防护口罩缺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需要每天入户,口罩都是用酒精消毒后重复使用。在入户核实过程中,有5户贫困户年前刚从湖北武汉返乡回家过年,期间还举办了几次家庭宴席。面对重点监测户,尽管内心恐惧,害怕,随时面临被传染的风险,但她依旧毅然前往。她明白人民的利益重于一切,自己肩上有一副担子,一头担着义务,一头担着责任,所以即使在自身防护措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和医护人员每天上户测量体温,入户去履行自己的工作。疫情期间,群众常说的就是“小李又来了,这几天我们体温都正常,不用你们常常跑”。面对疫情,她不恐惧,不退缩,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贡献了人大力量,展示了马过河镇人大代表的精神风貌。

  在开展代表联络群众的工作中,她对贫困户龚树生户情有独钟。今年47岁的龚叔,2012年由于打井不慎将右下肢绞断截肢,住院治疗和安装假肢耗去了全家所有积蓄,这样的不幸对于这个中年男人是致命的打击,然而老天却还不肯放过这样家庭,几年后,妻子患乳腺癌,化疗7次后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她在代表联系群众日接待的一户贫困户。随后她便自己去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户主是一个沉默的中年人,但现实是他并没有因为生活的沧桑变得沉默寡言,第一次见他时编烤烟,尽管是一个残疾人,但他在劳动中却并不逊色,一点也不比常人差。他的家中没有任何粉刷的装饰,寻常家庭常用的家用电器在老龚家也难寻踪影,甚至连一张全家人的合影都没有,80多平米破旧的房屋,沉淀了这个家庭多少贫苦的记忆。李亚倩和他的交谈中,看出了这个中年人对现实的无奈,对幸福的渴望,对女儿的期盼。

  每次到龚叔家他总说最担心的就是两个女儿。龚树生的两个女儿,一个在曲靖师范学院念书,一个在曲靖职业学校念中专,现在正是家中用钱的时候,做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龚叔很是无奈。为了不让这个家庭的悲剧再次发生,李亚倩和鲁石村的其他人大代表配合扶贫工作队员将其贫困情况发布到中国社会扶贫网,号召社会力量来对其进行帮扶,短短一个星期,就得到社会各界2000元捐赠金额,目前该帮扶还在持续对接中。同样是大学生,她对两个还在念书的小女孩的学业尤其关心,积极帮助她们争取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扶持,并利用自己大学时在学生助贷中心的工作经验,积极为她们对接助学贷款申请和助学金申请事宜。

  每逢闲暇时,她总是会到龚叔家坐坐,细心叮嘱龚叔的孩子要认真学习,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鼓励她们积极向上。今年龚叔家新建了机电烤房,烤烟不在像一起那样费力了。看到龚叔在烤房前忙碌着,但他脸上却没有丝毫疲惫之意,李亚倩知道,他是高兴地,看着他一炉炉烤烟黄灿灿的拿出来,然后两个女儿分拣烤烟,这样的画面和谐且温馨。对贫困群众死亡帮扶不仅是生活经济状况方面,更重要的是勉励贫困户为了美好的生活接续奋斗。

  在村工作的四年,她见过衣不遮体、房不挡雨、病不就医的痛楚,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作为一名乡镇人大代表,她就是就是战斗在一线的战士。她的扶贫工作深入到田间地头,是通过一次次的走访交谈,让贫困户自己参与到制定帮扶政策中来。是做好建档立卡工作,精准识别贫困户,入村实地调查贫困户基本信息情况,摸清问题和需求清单,找准脱贫路子,落实开展一户一档的贫困户档案管理和贫困户数据信息管理工作。她的群众工作是走街串户同广大群众的一次次心和心的沟通,是为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是确实为民解决现实困难,更是对困苦群众接续奋斗的鼓舞。

  李亚倩同志扎根黄土,做为人民群众的代表,她以群众的利益为己任,知民情,解民忧。四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她亲历、见证和参与了脱贫攻坚这场令人热血沸腾、波澜壮阔的宏伟事业。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鲁石村要迎来最后一批贫困群众23户57人脱贫出列,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她用自己的努力来成就着一个个脱贫群众的幸福,她甘愿来到这群山之间的农村服务群众,建设乡村,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