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穷山沟变成城市“后花园” ——记富源县人大代表、海坪社区党总支书记魏楠萍
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代表风采 > 正文

为把穷山沟变成城市“后花园” ——记富源县人大代表、海坪社区党总支书记魏楠萍

发布日期:2021-09-26    来源:富源县人大常委会    作者:石艳萍

  在云南省东部,乌蒙山系磅礴绵延,群山环绕之中的富源县自古就是中原进入云南和出入东南亚的交通要道,素有“入滇第一关”“滇黔锁钥”之称,是云南的东大门。旧城山雄居城隅,与胜境关古驿道遥相应对,沪昆高铁从北城呼啸而过,使这座秀丽的山城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从县城西南驱车23公里,走进中安街道海坪社区清水沟村,干净整洁的新修村道,整齐有序的绿化带,碧波荡漾的湖水,别致的石磨竹篱花砌,一幢幢古朴的红墙青瓦农舍掩映在高大而沧桑的古梨树下,村外一畦畦烤烟和魔芋梯田错落有致,处处洋溢着一派恬静祥和的新农村气象,宛如一个世外桃源,徜徉其中,人人心旷神怡。

  从无人问津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省市县观摩学习的“脱贫样本”,成为成千上万人争相参观“打卡”的“网红村”,靠的是什么?这一切离不开被群众称为“领头雁”的魏楠萍,和她多年的坚守与奉献。 


魏楠萍(右)去梨园调查果树种植产业_副本.jpg

魏楠萍(右)去梨园调查果树种植产业


  正是身为县人大代表、海坪社区党总支书记的魏楠萍时刻把群众和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履行一个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抢抓发展机遇,敢想敢干,带领海坪群众不断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小康之路。 


  敢啃“硬骨头” 做脱贫攻坚的开路人


  富源县中安街道海坪社区,位于大山深处,土地贫瘠、无矿产资源、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是全县榜上有名的贫困村之一。辖9个居民小组,有群众1287户566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378户1659人。尤其是清水沟,是个近400户人家的大村庄,一座座土坯房都盖在山坡上,名叫清水沟,其实遍地污水、粪水横流,臭气熏天,草堆、柴堆、粪堆沿着村道散乱堆放,一直延伸到污水淤积的臭水塘。村民多人畜混居,把牲畜当成一刻也不能分别的宝贝,把畜粪当成发家的法宝。一到下雨天,整个村子臭烘烘,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每逢脱贫检查评比,总上“红黄榜”被亮丑。魏楠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工作中反复提到“因为一个村影响到全街道,甚至影响整个县脱贫,我们当不起这个历史的罪人,群众看,干部不能望,而应带头干。”


清理“三堆”_副本.jpg

清理“三堆”


  她用行动兑现诺言,人畜混居户做不通工作,她就参与锄粪,用砖隔圈,每天自己带头到村内打扫卫生,从大道到小路,从水沟到墙角,脏吗?那是肯定的,几百年堆积的垃圾,想起来都会发恶心;累吗?更是肯定的,一干就几个月,晚上还得开群众会宣传政策。但正是凭着一腔赤诚执着,最后感动了群众,老人开始拿起扫把参与到扫地队伍中,男人参与到拆除危房,参与疏通沟渠中。

  在县委县政府关心和市县政协的帮助下,魏楠萍带领清水沟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员动手,用了45天时间,把村内“三堆”清理出村,上百年的大粪塘填上土,改造成了小菜园、小花园。人畜混居户主动参与改造,危房户主动参与房屋加固重建。卫生打扫成为一种不成文的约定,干净成为了一种习惯。

  原来污浊狭窄的村道,村民纷纷拆危清污,让出路面,同心协力施工,修成4—6米宽的“同心路”。宽敞明亮的大道畅通无阻,直通村民家门口,“出门硬化路,抬脚就上车”变成了现实,村民们脸上绽开了幸福的笑容。

  原先破败的梨园经过修枝打杈,清除病害,对300年以上至600年的老梨树,进行了挂牌保护;修建了200米长的栈道,搭起木桥,年轻恋人履步其上,真有鹊桥相会之感。春天到来,梨园仿佛一个人间仙园,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原来的臭水塘经过拆危复绿,围堤修路,植树栽花,水域面积提升到了15000平方米。并安装景观护栏160米、路灯6盏,营造出一个诗意的昱安湖,成了老人小孩散步的好去处。


给昱安湖安装护栏_副本.jpg

给昱安湖安装护栏


  为了记住乡愁,魏楠萍还带领村干部、村民一起,收集一些老物件,开办了乡村记忆馆;修缮了一面面久经苍桑的土墙,让土墙历经时海浪花扑打依然矗立。墙底座是晚清时用石灰石砌成,墙体是30年代的红粘土冲墙,顶部是50年代的松毛砣土箕墙。它们饱含着历史,也存留着记忆。

  这种从落后污浊到瑶池仙园般的转变,在村民们看来,真像做梦一样,村庄的老人们拎着大方凳,东瞧西逛,走走歇歇,乐得像孩童一样合不拢嘴。当村民们从对之遐想的愣神中回转时,强烈感受到了时代的巨大变迁和幸福满满。

  曾经的穷山沟变成了城市的“后花园”,外来客人多了,村民抓住商机,办起了农家乐,吃起了旅游饭,越来越多的群众正走上旅游致富路。


  肯舍“小家庭” 做坚守初心的追梦人


  从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5+2、白加黑成为了常态,家人的一通电话不是在脱贫的路上,就是回办公室加班的途中,亲人的抱怨、工作的委屈,只有晚上无声的泪水为证。能走吗?答案是否定的,魏楠萍心中的责任放不下。她常常说,既然海坪群众选择了她,她将不负海坪群众。正是这种慷慨奉献精神,凝聚起海坪人干事创业的热情。

  在她带领下,海坪社区巩固传统烤烟、魔芋产业,发展果树种植业,开发彝族刺绣业。“彝娘绣坊”等扶贫工厂应运而起,她还创新性地想出了“工厂+农户”的生产模式,倡导彝娘们在家制作,产品由“彝娘绣坊”扶贫工厂代为销售,刺绣彝娘的数量一下从20人扩展到了440人,并上网销售。


村民的笑颜_副本.jpg

村民的笑颜


  “经济势头变好了,群众生活有了盼头。”魏楠萍说,前几天她去清水沟,正在自家梨园里忙碌的村民田秋云笑着跟她说:“我家四五亩地栽了梨树,今年大多都挂果了,已卖得八千多元,中秋节还会更好卖。”

  为了摘掉“贫穷帽”和“脏乱差”标签,社区三委班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包保到户、发动群众、共同攻坚,圆满完成3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目标,清水沟村、岩槽村成了脱贫攻坚的示范村、人居环境最美村。


村民在湖边休闲散步_副本.jpg

村民在湖边休闲散步


  每当彝族火把节到来之时,魏楠萍会和海坪群众欢聚在文化广场,载歌载舞。阔别已久的快乐在摔碗酒、火把点燃的时刻到来,释放。那是脱贫后群众的喜悦,社区干部最好的慰藉。

  自抓脱贫攻坚以来,她能把378户建档立卡户每家情况、致贫原因记得清清楚楚,但就是认不得自己的孩子放学后去了哪个亲戚家。5年来,她没有好好教孩子做作业,陪孩子出去玩,甚至大晚上了才发现孩子没在自己身边,才感觉到后怕。每当谈到这些,大家才能看到这位女强人眼中闪过的泪花。在群众心里,她是好书记,在孩子眼中,她不一定是好母亲,这也是很多身处脱贫攻坚战线女干部的真实写照。正是有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才托举起群众脱贫攻坚致富的希望。

  2019年,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剩下的问题更难。工作到凌晨很正常,早上6点接到办公室的电话也很正常,目标就一个:啃下最硬的骨头、拔掉最后的穷根。9月2日早晨,魏楠萍同往常一样,陪同检查组到户检查工作。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丈夫病危!她劝自己先冷静下来,等检查完了再去探望。谁知一耽搁却成了与丈夫无声的永别,赶到的那一刻她放声痛哭,一连几个月,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世界不是没有悲伤,只是悲伤被别人承受了,你没感受到。是啊,正如她说的,“如果自己那天路过丈夫的单位,到单位看看他,也许就能争取到救治的时间,就不会有永别!”但她没有,在那条岔路口她选择了去工作的路上,这一去留下的只有对亲人永久的愧疚,悲伤只能向夜晚述说。

  现在的魏楠萍依然坚守在带领海坪乡村振兴、全面小康路上,群众真正佩服了这位女书记,对她的经历感同身受。矛盾纠纷只要有她的到来,群众就一句话:“书记放心,我们会处理。”说的是真情,暖的是人心。


  收集“意见簿” 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作为人大代表,魏楠萍重视依法履职,按时出席人代会,积极参加闭会期间的学习培训、视察、检查、评议、调查等活动,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听民意、知民情、聚民智、护民利。

  她通过阅览各级人大刊物和网站,学习人大知识和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向群众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当好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桥梁。


魏楠萍参加县人大自然资源工作评议会_副本.jpg

魏楠萍参加县人大自然资源工作评议会


  她还始终不忘记老百姓的期望和嘱托,深入一线,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代言人。

  近几年来,在县人代会上,魏楠萍领衔提出《关于脱贫攻坚中加强调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产业规划的建议》《关于解决贫困地区教师编制不足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议案》《关于加强对超载货车管理的建议》《关于规范殡葬秩序管理的建议》等等,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尽心尽力,把履行代表职责作为另一份崇高的事业,做坚持、完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忠实实践者、维护者、推动者。


修筑“同心路”_副本.jpg

修筑“同心路”


  在这一方热土,魏楠萍播种了收获和希望,富足了百姓,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她用质朴的坚守,追逐梦想、实现价值,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她用真心换真情,换得干部一条心,换出干群心连心,有她在,海坪的全面小康走的会更坚实;有像她一样的干部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富源的全面小康路会越走越宽阔,群众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