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富民追梦人——记宣威市宝山镇人大代表陈兴片
陈兴片,宣威市宝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曲靖市第七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镇人大代表、他始终情系“三农”情结,带着对高原特色农业的理性思考和挚着追求,先后4次获得国家级表彰,22次被省、市表彰为“农业先进个人”,2010年获“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称号;2014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优秀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2017年被国家农业部评选为“全国最美农技员”;2019年被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工作者”。他始终把依法履行代表职责与做好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中,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改善群众的生活当成自己的首要责任,带领群众不断努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人大代表就要冲锋在前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注重加强自身学习和素质提高,通过不断学习,农业技术水平、理论水平和依法履职责任感、使命感得到不断加强。农民朋友最乐于和他打交道,在农业灾害面前,陈兴片一直有着职业的敏感。2010年,面对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干旱,他带领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探索抗旱办法,在田间地头挖塘铺塑料膜窝塘式地膜集水抗旱技术,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农民挽回了损失。此抗旱技术在宣威市乃至曲靖地区部分点位得到大力推广,并创下了玉米平均亩产661.3公斤、马铃薯平均亩产2734.6公斤的高产纪录,实现了大旱之年大丰收。
急农民之所急。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如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多发期)等关键时间点,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2019年针对草地贪夜蛾繁殖速度快、寄主面广、适生性强、传播迅速、危害较大的特点,作为人大代表的陈兴片带领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摸清草地贪夜蛾、黏虫、蝗虫等病虫害,未雨绸缪建立16个贪夜蛾监测点,并对现有特色经济农作物如西蓝花、辣椒、中药材等特色农作物开展全面排查,推行药肥混用,兼治多种病虫,达到“家家懂识别、户户会防控”促进稳产增收。
善于倾听民众意见建议
作为人大代表就应该沉下去倾听了解百姓的心声,反映人民的意愿,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用心用力用情履行好代表职责。有一次他听一位农户发牢骚,原因是年年固定安排在公路沿线的样板地农户认为农技推广是政府单方面行为,要求政府负责翻犁耕地,并要求无偿给予化肥、种子、地膜,陈兴片在座谈时而得知,大多数农户都产生了应用农业科技的“冷淡”。入户走访听取群众的意见,并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就样板地展开讨论,最终探索出符合村情的具体方案。
在人代会上他提出《样板地不宜过分追求整齐划一、上规模》的议案,建议改变昔日主要由政府主导办样板地为农民自愿申请办样板地,明确申办方和主办方各自职责,主办方负责保障大家无偿使用良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跟踪管理等;申办方则需要采用规定的地膜、良种、专用肥、技术服务,这个建议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采纳,《云南日报》还对此新闻给予报道。
陈兴片始终牢记代表职务,时时处处诠释“人大代表为人民”庄严承诺。农闲时节,他深入各行政村,与种粮大户、农户座谈,听取意见建议,先后提出10多件事关农民利益的建议,其中2件建议由镇人大主席团重点督办。“美丽乡村建设应清除有害树木的建议”正推进落实 ,“关于农村公路弯道点位安装防护栏的建议”已落实,“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应用”得到全面推广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活动中,他深入农户家中走访,提出严厉打击销售假农药、假种子、减少农业耕地面源污染等建议,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农业农村部门如何作为?这是陈兴片关注的重点。去年人代会期间,他递交了《关于高原丘陵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7天后就得到回复。并于今年7月份建成农业机耕路、配套蓄水池,解决了马铃薯产业示范村广大农户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困境。乐红村农民们高兴的与他畅谈产业发展规划。这更坚定了他为民履职的信心和决心。他说:“我是来自农业农村部门的人大代表,就必须为农民办实事。”
“今后工作中,我要履行好代表职责,积极反映民声,坚守生态农业之路,做好产业振兴文章,争做乡村振兴的自觉参与者、有力推动者、产业引领者。”对此,陈兴片信心满满。
产业兴旺助力经济增收
陈兴片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实地调查研究,走访联系群众,牢固树立群众意识、代表意识、为民服务意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陈兴片说,“‘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在种植的花椒树下套种辣椒、青菜,拓宽多元化增收渠道,2017年开春首批花椒栽植面积达2410亩花椒,每亩耕地栽植42株花椒,按照第3年为初产阶段,7到8年达到产果丰产时期,2020年初产阶段平均每株花椒树产1单斤鲜花椒,以每单斤鲜花椒10元计算,预计每亩花椒产40单斤青花椒,净收入为400元。上半年花椒树下面套种的辣椒净收入为1800元,下半年花椒树下面套种的青菜净收入为1800元,林下加地上,一地生“三金”的经济净收入为4000元。
得马田村农户张庆位夫妇都是残疾人,一直担心种植中药材一没有技术、二没有销路,不愿意参与种植,陈兴片得知后先后5次到他家里进行思想鼓动,又带他到合作社参观了解产销一体化模式后,他才决定种植1亩党参。像张庆位一样今年发展中药材种植致富的农户在得马田村还有100余户,种植1亩党参产量可达800公斤,按每公斤8元的保底价计算,有总收入6400元,种苗由合作社免费提供,农户除去化肥、地膜、耕地费等1500元的投入,还能余下4900余元的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