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的筑梦人——记宣威市阿都乡三级人大代表,大佐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孙丹勤
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代表风采 > 正文

美丽乡村建设的筑梦人——记宣威市阿都乡三级人大代表,大佐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孙丹勤

发布日期:2022-07-21    来源:宣威市阿都乡人大主席团    作者:赵思礼

  门前花果香,村庄尽是菜园。当你来到阿都乡大佐村大寨自然村时,一定会沿着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呼吸竹叶散发出的芳香;穿过错落有致的村庄,体验田园风光的美景;参观建于民国末期一幢私塾,感悟文化传承的力量;观看一颗盘踞磐石而拔地生长的百年参天古树和前辈人赖以生产生活的那一口古井,领悟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坐在古树脚下,放眼望向赶得河对岸,寻找前辈人进行交流联系的那一条古藤痕迹,若有所想、所思……。这是孙丹勤“筑梦”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孙丹勤是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一名人大代表,历经从村委会主任到党总支书记30多年的磨练。作为党员,他信仰坚定,坚持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团结带领村“三委”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为美丽乡村建设添颜值;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们寻求致富之路。作为人大代表,他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履好职,代好言,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做表率带队伍

  孙丹勤常常用“我们地处南大门,代表着阿都对的形象,责任重大”这句话来告诫村组干部。大佐村委会是阿都乡通往宣威市城区的主干道,承载着90%以上车辆通行量,是外来人员进入阿都乡选辖区的第一个重要窗口,责任的确重大。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村“三委”带头人,他勇挑重担,牢记职责,注重抓班子自身建设,并身先士卒,工作在先,吃苦在前,以身作则作好表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村“三委”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明晰,人人肩上有担子、有目标、有任务。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抓队伍建设,在村组干部队伍中开展比班子,看团结干事能力;比阵地,看活动场所管理规范;比学习,看教育活动开展成效;比先进,看组织制度落实力度;比发展;看村容村貌变化程度;比担当,看工作任务落实成绩的“六比六看”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22年上半年新的一轮红旗村创建中,他代表大佐村出席宣威市红旗村创建擂台赛,并勇夺“乡村振兴红旗村、美丽乡村红旗村”二面红旗,有力地提升干部队伍的精气神,鼓舞了斗志,形成了党群、干群合力、心齐气顺的局面,为乡村振兴筑牢了组织基础。


  补短板夯基础

  “孙书记2020年12月初到我们村任职不久,就来到小七队自然村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了村间道路硬化率低,没有排污管道,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突出。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20万余元,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帮助硬化村庄道路、安装排污管道、建垃圾收集池等,彻底解决了我们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老大难问题”,该自然村村民吕昭贵动情地说道。近年来,大佐村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夯基础。孙丹勤团结带领村“三委”班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村情,科学制定环境整治三年规划,多方筹集资金共6000万余元,实施“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厕所洁化、山林绿化”工程,完成了危房改造890户,新建公厕4座,改户厕480个,铺设污水管网5000余米,安装路灯240盏,实施村内道路硬化6.7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全村19个自然村通硬化路,自来水供水率达100%,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夯实了基础。他把整治脏乱差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组建“工作队员+村干部+村民+保洁队伍”的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清洁家园活动;实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层层联动负责制,宣传动员村民对村道、绿化带、公共设施、村民庭院进行全面保洁,倡导健康绿色的生活观念,全村形成了人人讲卫生、家家爱清洁的热潮,实现了“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的目标任务,基本构建了“村在林中、家在绿中、水进户中、人在花中”美丽乡村的生态格局。


  抓突破兴产业

  产业兴,百业兴。孙丹勤因地制宜,在巩固提升玉米种植、生猪养殖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立足本地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的的区域优势,勇于突破,积极探索,成立了阿都乡大佐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总支+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共同参与的模式,大力培育烤烟、蚕桑、养蜂等新型经营主体,投资29.6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新建烤房5座,流转土地650亩,发展壮大烤烟、蚕桑等产业;投入农业产业项目资金100万元,建设烤烟育苗大棚4亩、蔬菜暖棚9亩,培育蔬菜、苗木等产业;改造低产核桃500余亩,培养壮大核桃产业;加强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强化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做大做强劳务产业;整合村集体财产,出租村集市农贸市场摊位和闲置老村委会铺面,多途径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大佐村产业兴旺奠定了坚实基础。

    

  担当为民履职

  “大寨自然村具有良好文化传承,历史自然景观保持相对完整,村庄规划要围绕一片竹林、一幢私塾、一棵古树、一口古井、一条古藤的‘五个一’进行规划,既要保持古色古香,留住乡愁,又要体现现代田园风光气息,实现村庄花果化”。这是孙丹勤为民履职的体现。作为市乡人大代表,他牢记代表职责,事无巨细,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民风民俗,收集社情民意,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群众建议意见,履行好“代言人”职责。2022年1月在阿都乡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孙丹勤针对乡村公路绿化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快对阿都乡乡村公路主干道进行植树绿化的建议》,乡人大主席团作为重点建议进行督办,乡政府高度重视该建议的办理,于5月下旬组织全体乡村干部职工、护林员对全乡辖区内市乡公路、乡村公路沿线栽植杨柳、银杏、桂花等苗木共5000余棵,助力“绿美阿都”建设。

  作为市乡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双重身份的孙丹勤,他密切联系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依托“法制小广场”、“法制小凉亭”等平台,凝聚德高望重的老人、乡贤参加法律宣传、评理说事、调解纠纷、化解基层矛盾,共建“平安大佐”。他坚持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推行村规民约监督制度,从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退伍军人中推选“五老监督员”参与执行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管得住、有约束力,组建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和巾帼、返乡大学生等志愿服务组织,提升了村民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他注重以文养德,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聚心亭、文化广场等阵地,引导群众讲文明、守道德;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儿媳”“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创建评比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传递中华传统美德。他将清廉文化、孝亲文化、移风易俗等文化元素有机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大力实施“清廉村居”建设,建立了“清廉书屋”、“幸福小院”和“清风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进一步凸显了村民主体地位,激发其自治活力,让乡村活起来、美起来。


  “红了一条沟,绿了一片坡,富了一方民”,孙丹勤为“筑梦”美丽乡村建设的大佐村,现今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独栋小楼、绿意盎然的美丽景致,群众发自内心的喜悦,到处焕发出欣欣向荣、幸福美丽的乡村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