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路上的“变”与“不变”<br />——记曲靖市沾益区人大代表王光奎
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代表风采 > 正文

履职路上的“变”与“不变”
——记曲靖市沾益区人大代表王光奎

发布日期:2023-03-14    来源:沾益区人大常委会    作者:袁红叶 张叶兵

微信图片_20220923165006_副本.jpg

  远望青山、近观良田,水泥路洁净平整,路灯焕然一新、庭院优美宜居……如今,走进省级文明村——曲靖市沾益区德泽乡左水冲村,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村庄跃然而生,一幅清新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而早在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地不打粮、泥沙埋房”,路不平、灯不亮,村民生活拮据的贫困村。说到左水冲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无一不说:“这些全靠我们村有一个好代表、好书记。”

  王光奎是连选连任了四届的沾益区人大代表,还是左水冲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从2007年被群众推选为区人大代表至今,他视百姓为衣食父母,认真履职,扎实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回报群众的信任。

  泥石流村的成功蜕变

  20多年前,因管理不善、乱砍滥伐严重,左水冲小河周围成为一个泥石流灾害点,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部分农田和房屋被毁坏。1999年,作为村委会主任的王光奎,刚一上任就认真调查、研究河道周边的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送市、区、乡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于2001年争取到了搬迁项目,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对泥石流影响较大的二道石坎村23户104人实施了易地安置。在王光奎的带领下,全村群众通过多年的积极造林、护林,目前,左水冲村森林覆盖率超过68%,近20年来从未发生过泥石流灾害。

  为了改变全村贫穷落后的状况,他积极争取曲靖市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重点村落户左水冲村。在此基础上,以文明村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抓手,按照精神美、环境美、生态美、产业美的工作思路,注重内涵提升,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面子”更亮,“里子”更实,用文明乡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原来村子脏乱差,随处见得到粪堆、柴堆、草堆,道路不平整,出行很不方便,通过文明村创建和人居环境整治,大家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不断提高,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左水冲村村民代普红自豪地说。对于村里环境的变化,村民们也纷纷称赞:“现在,村路畅通了、垃圾清运了、路灯明亮了、生活更美好了。”

  王光奎带领村组干部,通过环境吸引、土地支持、政策扶持等方式,动员村内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士回村创业,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实现剩余劳动力就地务工,特色产业逐渐成为村民致富的“摇钱树”。如今,左水冲村内建有云南真泉饮品有限公司桶装水和泉甄清田园康养综合体建设两个项目,解决了脱贫不稳定户、监测户及当地群众就业问题,增加了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村里已有生猪养殖大户3家,特色水产养殖企业1家,流转土地450余亩发展大枣、软籽石榴、刺梨、蔬菜等生态种植产业。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7年的4351元增长到2021年的17260元。

  乡村之美,美在生态,更胜在文明乡风。王光奎通过加强文明村创建,充分发挥道德讲堂、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与“爱心超市”全员积分激励措施结合起来,吸引了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行动。10多年来,左水冲村矛盾纠纷不出村,好习俗、好风尚在村里蔚然成风。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和区级“人居环境示范村”“社会治理红旗村”“文明宜居村”等荣誉称号。

  处理群众诉求灵活多变

  日常生活中,王光奎总是笔记本不离身,访民情、听民意,按时参加接访、定期开展下访,针对选民的各种诉求,他因地、因人施策,及时化解处理。老百姓说 :“光奎是我们的贴心人,有困难找他准没错。”

  村民冯金熊独自抚养上小学的儿子,一度时期,他既要照顾生病的父母,又要打工养家,无暇照管孩子。王光奎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帮他接送孩子,还为孩子支付了学校生活费、购买了衣服和学习用具。对同村另外一名困难学生,王光奎主动联系在外企业主,从小学一年级至大学毕业对其进行资助,到目前已资助3000元。多年来,王光奎十分重视教育,每年教师节、儿童节,他都坚持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一定经费,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对本村考上大学的学生,利用村广播循环播报喜讯,并给予1000元的奖励,在全村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在接访中,水井沟村民小组艾建稳反映:“自家建房,因道路被占用与同村村民王小付发生矛盾纠纷,两家关系极度紧张,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请王代表出面化解”。王光奎在摸清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后,多次登门与王小付摆事实、拉家常、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在他的调解下,两家化解了矛盾。王小付说:“要不是光奎出面解决,我们两家可能就变成仇人了。”

  “小奎啊,真是太谢谢你了,多亏你给两个娃娃做通了思想工作,现在我这瞎老婆子才能站在这里跟你说上话。”64岁的钱金凤老人激动地说。家住左水冲二道石坎的钱金凤老人双目失明,和老伴都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共育有4个子女,但是一儿一女相继离世,两个儿子成家单过,互不往来,生活十分凄苦。王光奎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每到逢年过节时,都上门看望慰问,为他们送去棉被、冬衣和大米等生活物资,并多次到老人的两个儿子家,苦口婆心拉家常、讲法律,两个儿子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商量,签订赡养协议,明确了兄弟俩对父母在生活保障、日常照料等方面应尽的责任。

  为民代言初心始终不变

  当选为人大代表以来,王光奎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按时参加区人代会以及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项检查、调研和视察等活动,定期走访联系选民,深入了解选民意愿,及时反映选民心声。“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代表,为农民分忧解难,为农村的发展呼吁是我的职责。”16年来,他先后围绕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出了50余条意见建议,多条被区人大常委会列入重点建议督促办理。

  2011年他领衔提出《关于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的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以“村村通”工程为抓手,建成光缆干线2800余公里、电缆干线3600余公里的信息传输网络,敷设光节点2600余个,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国家-省-市-区-乡五级贯通。对已安装有线或无线广播的52个村(社)进行设备维修,对没有安装广播设备的70个村(社)、683个村民小组安装了新的广播设备,实现了全区广播覆盖率100%,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7.3%,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丰富。

  2012年,针对连年干旱,全区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受损的严峻形势,他领衔提出《关于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提高抗旱减灾能力的建议》,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民生优先,先后投入资金1.8亿元,完成抗旱应急、冬春农田水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解决了5.9万人、3.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恢复水库库容1640立方米,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4.12万亩,新增供水人口3.65万人,极大地提高了全区抗旱减灾能力。

  2020年、2021年他两次参与提出《关于修复松会线的建议》《关于加快修复松会线(德泽段)的建议》,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2020年组织完成了松会线盘江段6公里维修工程。2021年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将松会线纳入了“十四五”乡镇三级公路项目库,省交通厅2021年下达松会线(德泽段)公路计划33公里,补助资金10560万元,目前已按标准开工建设。

  在履职的道路上,变化的是左水冲的村容村貌和村民一年更胜一年的幸福生活,不变的是王光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初心。“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身’入群众,更要‘心’入群众,把群众当作衣食父母,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向群众宣传好,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反映好,力所能及多做些实事。”王光奎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