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价值
今年高考题目是谈诚信的话题,我已有感于这两个字很久,近年来发生的许多事驱使我想谈谈对它的看法,以警示自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要走偏、走邪。礼、仪、廉、耻、忠、孝、节、义、信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人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这九个字的道义,在人们心中竖起了一座座可歌可泣的丰碑,被历史传颂,让世人称道,也让许多现代人为之汗颜。诚信作为一个理念,一种信仰,一把尺子,它牵动着每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度衡着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也召示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它的价值无人用语言描述得清楚透彻,但我就想以自己的感悟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从当下时代看诚信,诚信廉价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物质利益至上成为人们追逐的终极目标,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街头巷尾,人们口中都是在谈论物质利益最大化问题,譬如:政府谈得最多的是采取怎样的办法让GDP增长,让投资、消费、出口这三架马车的轮子越转越快,以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企业谈得最多的是怎样挖掘潜力扩大规模,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个人谈得最多的是怎样采取更多更捷径的办法让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当然这些想法都是无可厚非的,关键在于采取手段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态度和理念。先看政府:时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显示政绩,在缺资金的前提下,超前大建楼堂馆所及豪华办公场所,高起点、高规模大搞城市建设,结果导致长时间拖欠承包商工程款,承包商无钱发放工资,导致农民工上访事件的屡见不鲜。政府诚信何在?其次看企业:从三鹿奶粉到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假大米等食品、药品的制售,到工业“三废”污染农村事件的出现,人们的衣食住行受到威胁,整个社会人心惶惶,企业的诚信何在?再看普通人:从不法之徒生产地沟油到普通老百姓为争夺蝇头小利不择手段,甚至大打出手,不难看出法对他们来说仅是摆设,德在他们心中只是虚设,对他们来说利益大于天,试问诚信为何物?种种迹象表明社会发展了,人们的伦理道德退化了,内心世界缺乏正确的信念来支撑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人心散了,诚信在利益面前显得何等廉价,此时此刻我们再不唤醒人们树立诚信理念,那么必将亡国灭种。所以这个时代在呼唤诚信,这个时代需要诚信。
二、从历史遗迹看诚信,诚信可贵
回望历史,一看秦孝公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使秦国富国强兵,积极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强硬的法律制度和政治改革措施,不惜得罪权贵,最后车裂而死。他用他的忠义和诚信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看东汉史官司马迁甘愿承受宫刑之耻也要真实地记载和反映历史,他用男人的尊严找回了历史的真相。三看三国时期桃园三结义的关云长,面对曹操的赏识和高官厚禄许诺,他始终抱定三结义时的承诺,过五关斩六将,离开曹操回到了刘备身边,他的忠信赢得世人的称道。四看唐朝的诤臣魏征不顾生命之危,多次冒死进谏,让皇帝不断修正自身的错误。他的刚直为唐朝贞观之治的取得立下了汉马功劳。总之看到这些不胜枚举的例子,我会为之感动,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世人谱写了一首首诚信的赞歌,他们的义举告诉世人,生命和名节固然可贵,但是在诚信和忠义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诚信是无价的。看到先人能够这样尊崇诚信之道,我们怎能不被感染和折服!古人尚且能如此,我们现代人为何就不能呢?因此看历史,想现在,我们更需要继承先人的美德,这才能真正体现时代在发展,人更应该进步的道理而不是倒退。
三、从未来发展看诚信,诚信无价
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很多问题存在的结症是社会缺乏诚信,随之提出了建立诚信社会和诚信政府的理论,我想结合自己初浅的认识对如何抓诚信谈几点看法:一是要抓源头教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思想有很大的可塑性,基础教育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基础教育中应该将国学列为必修课程,让孩子熟悉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这一代人能有一个正确的人生理念来支撑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这样代代传承下去,社会风气将会得到全新的改变。二是要抓打击预防。政府要对社会上有违诚信出现的造假、制假、贩假等行为,采取行政的、经济的、司法的手段进行严厉打击,实行重惩重罚,使假货及造假人找不到生存空间。同时国家要成立一个直属于中央直接管辖的诚信监督机构,并建立一整套监督措施,对政府、企业、社会的诚信行为进行监督和预防,形成全社会抓诚信的良好格局。三是抓宣传和奖励。要在各级政府的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设诚信专栏,以弘扬诚信理念,宣传诚信事件为主题,大力宣传社会方方面面的人和事,以教育和警示世人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对敢于与不诚信做斗争的人实行重奖,让他们不会为自己的付出感到伤心和失落,总之诚信话题是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在培育诚信、治理不诚信方面,我认为国家政府责无旁贷,我静观着能拿出实招,让整个社会不诚信的空气得到净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得到传承,使诚信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列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