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杂志 > 2011第四期 > 正文

沧桑巨变炊烟稀

发布日期:2011-11-07    作者:周慧芬

    在诗人或作家的眼里,炊烟是一个富有诗意充满了浪漫和想象的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不论是诗人流传千古的诗,还是邓丽君深情款款的词,让人感到的,都是那种关于乡村生活宁静、闲适、和谐的美,轻易地勾起人们内心深处关于家关于乡野的温馨感情。

    但是,对一样东西,尤其一种艰苦落后的生活方式,要上升到审美的高度,首先必须得和这样的生活拉开一定的距离。所以,如果你有过六七十年代在边远农村,而且是燃料奇缺的乡村生活的经历,那你对炊烟的记忆和感受,就不会仅仅是充满诗意和田园生活情调的美。

    我一向认为自己并不缺乏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但炊烟给我的感觉,却没有那么多的诗意,更多的是烟熏火燎,两眼漆黑,吹的头晕眼花,锅里的东西让人抓狂总也不见沸腾。

    在养育了我的那个陡峭贫瘠的牛栏江河谷的小山村,气候干热,不通电,不通路,没有煤,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为的破坏,植被稀少,生态恶劣。找柴,是一家人维持生产生活的大事情。

    到哪里去找呢,山上稀疏的灌木,地里收获的苞谷杆、麦草连根拔起,所有能找到的作物秸秆,都被当金值宝的码到房前屋后,作为煮熟一家人一日三餐和牲畜料的燃料储备。涨水的雨季,泥沙俱下的牛栏江水,漂来上游的残叶枯枝(村人很贴切地把这称作浪渣柴)成为全村老少争相打捞的宝贝。不顾江水上涨的危险,站在混浊的江水中捞浪渣柴,是我们夏天里经常做的功课之一。

    可是,山上的灌木是那样的少,作物秸秆和浪渣柴都是那样的有限,那样的不经烧,做饭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人在灶上忙活,一个人烧火,一顿饭做下来,且不谈耗费时间之久,单说灶前烧火的那个人,真正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上初中时读白居易的《卖炭翁》,这两句我是读一遍就牢牢记住了的,从这两句里,我知道了什么叫现实主义,就是你所表达的东西,是那样活生生地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

    由于经常面对母亲为燃料发愁的双眉,我作为农村孩子的勤奋以生俱来,每每外出,看到一棵草,一根树枝,一块牛粪,都要小心地拾回,记忆最深的是一种叫白蒿的植物,长在贫瘠的山坡,根不太深,稍稍用力就可连根拔起,白色的叶子散发出一种蒿类植物特有的清香,无需晒干就可燃烧,而且香味尤其浓烈,我暑假的时候到山上放牛,总是要想办法拔上一捆,如果遇上下雨,柴草都被淋湿,就正好救了紧急。为此,我不止一次得到父母的表扬,我爹常说:勤紧(俭)勤紧(俭),衣食把稳;又说:不要屙金尿银,只要见景生勤。这无意间培养了我勤俭且能吃苦爱劳动的好品质。

    可是,哪怕包括我这个小孩子在内的一家人再吃苦耐劳,克勤克俭,家里还是免不了一年到头为柴火着急,老式的灶,干枯的草,一家人的三餐,几口牲畜的食,都要等着那分分钟就化为灰烬的柴草或是浓烟四起的浪渣末末慢慢煮熟,这实在是考验人的耐心。尤其天阴下雨,浸了雨水的柴火,在黑乎乎的灶洞中,怄的浓烟滚滚,任你对着竹子做的吹火筒吹的头昏脑胀,两眼发黑,揭开锅盖,里面的东西却依然纹丝不动面不改色。

    曾几何时,炊烟被诗人们赋予了多少乡村田园的浪漫想象,而广大农村的现实,是在烟熏火燎的灶洞前,有多少双眼睛发红流泪,有多少的容颜蒙尘落灰,过年时省吃俭用买来贴在堂前的色彩鲜艳的年画,贴到年底便黯然失色面目全非。那时的我,总觉得在我们这样边远落后的山村,老师带我们畅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做饭不冒烟的生活,像神话一样遥远而不可企及。

    而这一切都在党领导的改革创新探索中逐步变为了现实,那样的充满挑战,充满艰辛,却势不可挡,激流勇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家庭为主的土地承包经营体制的建立和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改革开放的各项措施一步步推进,农民从温饱逐渐走向富裕;随着国家财力的提升,对农村投入不断加大,落后的基础设施不断的到夯实;连续几年的一号文件,一系列的强农富农政策鼓舞人心惠及亿万农民;新农村建设热潮轰轰烈烈,脱贫攻坚、农业科技、温饱工程、八六六工程等一系列项目的落实,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视,物流更加便捷,信息更加灵敏,先富起来的人家,从山外拉来了焦炭,拉来了蜂窝煤,拉来了电视机收音机 ……。物质和信息的丰富快捷,悄无声息却又极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的观念和方式,经过了农网改造的电价,比城市还便宜,加上国家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支持,微波炉、电磁炉、洗衣机、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大批量走进乡村农舍。

    炊烟渐行渐远,但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宽裕使乡村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让无数勤劳的乡村妇女告别了围着灶台烟熏火燎的历史,提高了生产生活的效率,从而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生产建设。

    十一五期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会泽,改造节能灶数十万眼,建沼气五万余口,科学利用了影响环境卫生的粪便垃圾,村中没有了草堆粪堆,没有了污水垃圾,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文明,家电下乡带动农村消费家电近亿;封山育林,让光秃的山岭披上绿装,滔滔江水不再泥沙俱下,勤劳的村民们已不再需要冒险打捞浪渣或是为砍一捆并不经烧的灌木起早贪黑。更令人鼓舞的是,十二五发展立足全县资源实际,紧抓国家大力扶持能源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将能源产业做了专题的规划,加大水能、风能、太阳能开发建设的力度,能源产业将作为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实施全面科学合理的开发,在带动相关产业崛起,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袅袅炊烟随风逝,绿水青山映新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不断推进的明天,广大的农村生产将更加发展,生活更加富裕,环境将更加文明。或浓或淡的炊烟,不再愁云般笼罩破旧的农舍,而是以另一种诗意的方式,留在书里,留在诗里,把诗意和悠闲定格在记忆中,带走生产方式的落后和生活的艰辛困顿,更记住一个伟大的党,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所造就的伟大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