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杂志 > 2012年1-2期 > 正文

依法履职求实效

凝心聚力抗大旱——记市人大常委会抗旱保民生促发展视察

发布日期:2012-05-28    作者:张林
 2012年3月12至15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四个视察组50余名市级人大代表,深入各县(市)区学校、集镇、田间地头、企业生产车间,对农村人畜饮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保障等情况进行视察。通过实地查看灾情,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听取群众意见以及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汇报后,代表们认为,面对旱灾的严峻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应对、迅速行动,顽强拼搏、合力攻坚,扎实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强化领导,高位推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抗大旱、保民生、促发展工作,把抗旱救灾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要求,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特殊人群特别帮助。
    二是未雨绸缪、因地制宜,积极应对旱灾。宣威市在去年雨季来临前出台了蓄水奖励政策;富源县大河镇的黄竹村委会集中建设了一批小水窖;部分企业加大了技改和科技措施的投入,采用中水回用等节水措施,一定程度缓解了企业生产用水困难问题。
    三是履行职责,协调配合,形成抗旱救灾强大合力。发改、财政、气象、水务、农业、住建、民政等部门千方百计抗旱救灾,强沟通、重协调,跑资金、要项目、搞建设,合力推进抗旱救灾工作。
    四是广泛宣传,积极动员,营造全社会抗旱救灾的良好氛围。全市各地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抗旱救灾工作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以及抗旱工作的先进事迹,使全社会广大干部群众对抗旱救灾工作的严峻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对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群众抗大旱、保民生、促发展信心和决心有了全面地了解,进而增强了节约用水、保护资源、促进发展的意识,积极投身到抗旱工作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代表们认为,全市的抗旱救灾工作在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随着旱情的加剧,抗大旱、保民生、促发展工作的形势仍十分严峻,为继续深入地做好下步工作,代表们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对当前和今后一度时期抗旱救灾工作的严峻形势有清醒地认识,继续把抗旱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紧迫的民生工作来抓,努力做到思想不懈怠、力度不减弱,坚持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中央、省市党委、政府抗旱救灾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抗旱保民生促发展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是要更加关注民生,关注民情。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保障群众生活用水问题作为抗旱救灾的重中之重,坚持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把保人畜饮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把握一切可能的机会,切实增强库塘的蓄水能力,缓解当前水源紧张局面,在保障供水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饮水安全,要通过严格落实抗旱救灾和确保人畜饮水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帮助广大群众饮到安全的水、卫生的水。要组织力量对饮水可能出现困难的城镇、乡村及学校等进行全面摸排,准确掌握供水水源的存量、耗量及增量等,细化供水方案,制订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全力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同时,要把边远贫困缺水山区、喀斯特地区等特殊地区和农村中小学校、特困群众等群体作为重点,优先保障日常生活用水,确保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确保人民群众不因为干渴而出现死亡的情况,确保农村不因为用水问题而出现争斗等不稳定现象。
    三是要抓住机遇,大兴水利建设,促进水利事业大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