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杂志 > 2012第5期 > 正文

满 腔 热 血 解 民 困——记富源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耿光旭

发布日期:2013-01-29    作者:罗巧莲
 耿光旭,男,1967年2月生于富源县营上镇大坪村,先后被群众推选为大坪村委会主任、大坪村党总支书记。2007年当选为富源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营上镇第十届人大代表。2007年被表彰为省级“先进个人”,2008年被表彰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多次受县镇党委、政府表彰。多年来,耿光旭全心全意为乡亲办实事、做好事,竭心尽力带领家乡人民致富奔小康,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家乡父老的一致好评,成了家乡远近闻名的好代表、好书记。
    强化基础建设  创建培训基地
    “要致富,先修路”,为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他以煤矿名义捐资700万元,个人出资3000余万元,整合各级配套资金5000余万元,扎实推进实施了大坪“866”工程。完成通村委会柏油路12公里,通自然村水泥路18.5公里,村内道路30条硬化6500平方米,协调组织600多户农户进行住房建设,16个村民小组的自来水、农村电网改造、广播电视、电话信号覆盖全村等惠民工程,实现了大坪“村村通公路、村村人饮安全水、有线电视户户通、学龄儿童个个有学上”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他又投资700万元兴建了大型人工湖、农家休闲中心、长寿路和赏月亭,以官禄山大佛为主景点的大墓关特色风景区也正在建设之中。昔日穷山恶水的大坪,如今已渐显鸟语花香的新景象。
    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民企业家,他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广大农民兄弟贫困的根源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匮乏。如何使该村农民群众尽快地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成了他心里的一块石头。2009年,他毅然出资600万元在大坪煤矿兴建了可容纳500余人的培训中心,每半年专门邀请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的专家到培训中心为群众授课,答疑解惑,真正把农民实用技术学校办到了家门口。通过组织党员、群众66人参加科技培训班,学习各种种植、养殖技术,协调安排700余人到煤矿务工,实现务工人员月人均收入1800元,年人均收入2万余元。在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狠抓农村“猪沼”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三年来全村新建沼气池300口,退耕还林2900余亩,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实施“致富工程”中,他出资600万元,组建专业性科技队伍,成立天麻产业研发中心,采取承包、土地流转等方式,流转全村荒山荒地进行集中开发,带动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户户能增收”的目标。目前,已投资1000余万元,从彝良县小草坝野生天麻开发有限公司引进天麻种子,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建成了200亩野生天麻育种示范基地,有效解决了农户的引种育种难题,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
    组建“四业”实体 实施致富工程
    为使全村老百姓的腰包尽快鼓起来,老百姓的日子尽早地红起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充分利用大坪资源优势,组建了大坪农村综合开发公司、劳动服务社,全面发展“四业”,深入推进全村致富工程,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致富奔小康。一是发展以煤炭为主体的工业产业。全村现有1个煤矿,2011年生产原煤29.8万吨,实现产值16151万元,实现利润8484万元,上缴税收3336 万元 。2012年1-5月,生产原煤9.9万吨,实现产值5430 万元,上缴税收1086万元,实现利润2663万元。通过劳动服务社和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的带动,目前煤矿已申报改扩建,力争2012年起年生产原煤45万吨,每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2亿元。二是发展以核桃、天麻为主体的特色种植业。目前已种植核桃8000亩、寿桃767亩、梨800亩。在巩固现有林果业面积的基础上,围绕发展天麻特色产业,大坪煤矿投资300万元,修建了大坪村委会至大坪高山7.5公里的水泥路面,对高山200亩荒山进行了集中开发,力争从今年起三年投入2000万元,推广天麻种植面积2000亩,实现总产值1亿元以上,仅天麻一项就可使当地农户人均收入比原来多增加5000元以上。三是发展以乌猪养殖为主体的特色养殖业。现已建成大河乌猪养殖场6个,养殖大河乌猪9200余头,实现养殖业收入1500万元。四是发展以劳动就业为主体的劳务产业。目前全村在煤矿或各类养殖场务工人员达130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200人,2009年全村劳务业收入达800余万元,下一步将以大坪劳动服务社为依托,劳务公司组织对劳动力进行系统培训,有序组织群众,就近到煤矿、种养殖基地务工,力争户均解决2名劳动力就业,实现劳务产业年收入在1800万元以上。    
    关心支持教育 真心帮扶学生
    经济要发展,科技是动力;科技要发展,教育是基础。为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在大坪村党总支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出售村委会老办公地点,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同时积极向各级各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大坪小学的教学条件。由于大坪小学校点分散,完小离部分村寨较远,全校841名学生有近200名学生中午不能回家吃午饭,只能带饭到学校吃,热饭难成了这些孩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耿光旭看到这一情况后,多次组织本村镇人大代表、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在大坪小学暂无学生食堂的情况下,由村委会提供地点,由人大代表和村干部轮流值班为学生热饭,自2000年9月以来一直坚持至今,解决学生热饭难的问题。2011年9月,他看到好多大中专生的父母因为孩子开学的学费而东拼西凑时,就下决心在他的企业(大坪煤矿)设立“爱心帮扶基金”,今后凡属大坪村的学生,只要考起大学的贫困学生,就可以到他的爱心帮扶基金管理处领取2000至6000元不等的爱心助学金(救助标准为:一本6000元、二本4000元、三本3000元、专科2000元),迄今为止,他的爱心帮扶基金会已救助贫困学生60余人,累计发放救助金18.5万元。2010年9月,他偶然看到少数学生的饭盒里菜很差,于是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研究决定,从村委会办公经费中挤出一部分经费,每天免费为395名带饭学生提供“爱心营养汤”(瘦肉、蔬菜、佐料),风雨无阻地坚持到2012年3月(中小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才停止)。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染了全体师生和广大老百姓。自2012年3月1日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后,为实施好这一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他又提议由人大代表、村干部克服困难,为学校提供食堂,为学生提供就餐地点,积极主动配合学校配送六个村小教学点的早餐,解决学生按时就餐问题。
    肯将热血洒沃土,敢叫荒漠换新颜。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正行进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