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路上的“领头羊”——记富源县老厂镇人大代表、老厂烟叶站站长袁晓敏
发布日期:2013-01-29
作者:李华彪
袁晓敏,男,汉,1977年7月生,云南富源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曲靖市烟草公司富源分公司老厂烟叶站站长。自2007年3月担任站长以来,积极带领全站烟技员进村入户宣传政策,走田窜地做指导,大力推广烟叶生产实用技术,全面落实烟叶种植面积,促进了老厂镇烤烟产业发展和烟农增收致富。因工作成绩突出,老厂烟叶站多次受到镇党委政府和烟草公司的表彰;他个人也于2011年,被富源烟草公司评为“安全保卫工作先进个人”,当地老百姓亲切的称他为“年轻的烟草小专家”。深化认识育产业
2000年9月,年仅23岁的他从部队转业后被安排在富源县雨汪烟叶站工作。刚到雨汪烟叶站时,他谦虚好学,一边向身边的老同志拜师学艺,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系统学习了烟叶技术推广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因个人工作出色,没过多久就被任命为海子点的点长。2002年5月,任富源县黄泥河烟叶站副站长。2004年7月任富源县老厂烟叶站副站长,2007年3月任老厂烟叶站站长。多岗位的锻炼,使他引领烤烟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更坚定了他对烤烟产业的信心,工作中,他坚持以服务烟农、提高烟农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兴烟为动力,因地制宜、多层次、全方位、有重点地抓好烤烟生产工作。
科技兴烟提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烤烟生产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烟农、企业的需求了,为此,他审时度势,推行完善QTP模式,提出并实施了“科技兴烟”战略。一是抓培训。多方筹集资金,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向广大烟农传授烤烟生产技能知识;组织科技员和村民小组长到外地参观学习,大力培养烤烟科技人才和生产能手,为发展烤烟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抓典型。建立烤烟生产示范点、示范村和烤烟对比试验田,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烤烟生产,2012年共建立烤烟生产示范村5个,烤烟对比试验田400亩,辐射带动农户6380余户。三是抓烘烤。引进了电烤房烘烤,建设大型电烤房107所,改进老式烤房687所,有效破解了烤烟烘烤过程中火候控制不好等难题,实现了清洁烘烤、促进了产业增效、烟农增收。
心系烟农抓工作
从小就出身在农村、并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几年的烟草工作生涯,他坚持心系烟农,全力推进产业提质增效。2010年,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历史旱情,他带领全站工作人员连续90天奋战在抗旱保苗一线,广泛发动群众,帮助烟农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指导村组群众落实抗旱移栽和抗旱保苗各项措施,不等不靠,较好的完成了抗旱移栽任务,实现了抗旱夺丰收目标。为充分调动烟农的积极性,他经常深入村组、农户宣传烤烟产业发展政策,帮烟农算清增收账,增强烟农增收致富信心。在烤烟收购工作中,他按照“坚持标准,平稳收购,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原则,严把各环节要点,抓实队伍建设,坚决杜绝人情烟、关系烟,协调工商所、派出所等部门严打倒买倒卖,保证烟农利益,获得了广大烟农的信赖,推动了全镇烤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2年,老厂镇共收购烟叶130万公斤,完成计划任务的108.4%,实现收购产值2872.36万元,上缴烟叶税632万元,烤烟产值再创历史新高,居全县首位。
廉洁自律树形象
他坚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时刻保持严谨务实的作风,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民之所难,办农民之所需,督促自己用爱心关注民生、用真情关爱农民,努力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多年来,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内涵,深受各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