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竹基镇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视察学前教育
发布日期:2013-01-29
作者:汪少武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竹基镇的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近日,竹基镇人大主席团抓住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部分县、镇人大代表视察学前教育。视察认为,竹基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着力提高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素质,建立幼儿园评估制度,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竹基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和普及程度等方面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12年4月,竹基镇共有幼儿园11所,有10所已经取得办学许可证,一所正在积极的申报中。这11所幼儿园中乡镇镇幼儿园一所园,其余10所均为农村民办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9005平方米,校舍面积6353平方米,幼儿园建设总投资达1500多万元。竹基镇总人口中学龄前幼儿总数为4255人,其中3—5周岁人数2561人,在园幼儿1368人;学前班332人,入园率为66.4%。教职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保育员和工人1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48人,占专任教师的68%。
为了让民办幼儿园规范和谐的发展,竹基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一是召开民办幼儿园规范管理专题会议。要求各幼儿园端正思想、明确要求、依法按规定办好幼儿园;克服功利思想、切实贯彻国家幼儿园教育新《纲要》,努力提高保教质量;要把培养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做到资料齐备,建档规范,遵守幼儿教育规律,科学开展幼儿教育。二是强化安全管理。制定了《竹基镇民办幼儿园管理方案》《竹基镇民办幼儿园安全管理实施方案》《竹基镇民办幼儿园食品卫生管理方案》《竹基镇民办幼儿园食堂管理办法》《竹基镇民办幼儿园接送车辆管理办法》,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为10所幼儿园的11辆幼儿接送车辆统一了外观标识和喷漆,与幼儿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幼儿园安全管理做到制度规范、责任到人确保安全。三是对中心学校人员、完小校长实行联片责任承包。明确中心学校人员连挂对象,把对中学学校人员的履职考核,绩效分配,评先评优与所连挂的幼儿园业绩联系起来考评。完小校长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的幼儿园进行管理。中心学校联片人员和属地管理的校长中心学校校长签订目标责任书。四是组织参观学习。为了改变各自为阵,闭门造车的现状,由中心学校统一组织各种交流活动,除了在本镇内组织参观学习,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成功的园学经验和管理办法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仅从今年3月至今就先后组织各种交流活动4次,100多人次参加。五是组织各种业务培训。从县幼儿园,聘请县内有名的幼儿教育管理教育的老师对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保教、园务管理培训,另外还专门对民办幼儿园的园长进行财务管理,食堂卫生管理,档案材料的规范,教师的备课,幼儿园的一日常规等方面的培训,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10月到今年4月底累计培训8次,受训200多人次。2012年5月8日,中心学校专门组织了由各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幼儿园教师一共32人参加的为期一天的参观和集中学习,切实贯彻县教育局《师宗县幼儿教育管理一日常规》(师教发17号)文件精神。六是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作为竹基镇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中心学校明确规定,实行中心学校人员联挂责任制。所有联片人员每周至少要到连挂的幼儿园一次了解园务管理和安全工作,并在周一的例会上汇报连挂的幼儿园的园务管理和保教情况,中心学校还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对幼儿园的常务工作检查,幼儿接送情况的突击检查,坚决查处超载现象。
视察中发现,竹基镇的幼儿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1、办学条件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占地面积、房屋建筑面积还达不到要求,办学规模较小。音、体、美教学器材和娱乐设施简陋。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稳定性差。我镇幼儿园教师的来源主要是本地师范类或非师范类毕业的中专生,工资偏低,而且多数幼儿园没有为教师办理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教师没有安全感。部分幼儿园与教师之间没有正规的聘用手续,双方缺乏制约机制,教师流动性大,一定程度影响保教质量的提高。
参加视察的代表对办好学前教育和民办教育提出了中肯的建议:1、加强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识。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民办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国家鼓励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民办教育的积极性,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教育,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扩大教育资源,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要。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我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民办幼儿园纳入统一管理,制定相关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以吸引优秀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3、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诚信办学。建立和完善有关审批和督导评估制度,通过督导评估,对民办幼儿园办学方向、教育教学质量、总体运行状况进行规范管理,促使幼儿园依法办学,规范运行,健康发展。遵循社会与教学发展规律,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实现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4、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逐步改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保姆式”和“小学化”现象,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确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鼓励教师立足保育教育实践,积极投身幼教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指导服务,促进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大宣传力度,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宣传优秀幼儿教师和幼教管理者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在全镇形成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