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杂志 > 2012第6期 > 正文

挥洒汗水帮民富
认真履职促和谐

发布日期:2013-03-12
——记富源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墨红镇九河村党总支书记、主任 施志平 
    “作为最基层的村干部、虽然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我们生活在群众当中,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看什么、干什么,我们感同身受,所在地方发展了、生活改变了、社会稳定了就是我们的职责”,这就是富源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墨红镇九河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施志平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44岁的他,在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这个岗位上已近20年,先后当选为富源县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墨红镇第一、第二届人大代表。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村委会的领头人,施志平同志始终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把团结干事、引导企业发展、大力兴办公益事业、维护矿村和谐、加快新农村建设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加强党组织建设,扎根群众,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硬是把一个有国土面积43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总人口4000多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的村委会,变成了一个村容村貌整洁、交通顺畅、矿村和谐、基础设施完备的先进村,村党总支曾多次被县镇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县镇优秀人大代表、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抓科技带动 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九河村委会是一个工农并重、工商并举的村委会。发展农村经济、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是摆在村党总支面前的重大难题,作为村里的带头人,他始终坚信“只要群众支持,努力就会有希望”,于是就协调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先后开展多次以烤烟、蔬菜、魔芋等为主的种植技术培训;以大河乌猪、黑山羊为主的养殖技术培训;以煤炭、非煤矿山为主的安全技术培训,并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特点和种养殖传统经验,依靠科技带动,努力增加群众增收渠道,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实行烤烟大连片种植。几年来,实现了粮食生产科技率达100%,良种覆盖率达100%,稳定了种植面积,提高了单产,增加了总产,2011年实现粮食总产244万公斤,平均单产达520公斤,人均占有粮食620公斤;同时,连片种植烤烟1000亩,完成烤烟产量13万公斤,实现烤烟产值1544万元;开辟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突出特色,依靠科技,以点带面,引导扶持发展摩芋种植大户3户,零星种植户110户,种植面积300余亩,实现产值110万元;又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大力发展以大河乌猪、黑山羊、肉牛等为主的养殖业,使2011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66元。
抓劳务输出 缓解群众就业压力
    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催生了劳动就业的多样化。“代表源于群众,村干部在群众中产生,我们管理一个地方的社会事业,不是说简单的把群众安置下来,不吵不闹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有业可就、有事可做、有钱可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面对不同劳动层次、不同技术含量的广大群众,根据辖区的资源特点和企业状况,现有8个企业,其中涉煤的6个,非煤的2个,在企业进驻的同时,就积极与企业协调,制定相关劳动力就业协议、矿村共建协议等,妥善安置劳动力就业,把劳动力分为多个层面,按岗定员,既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又保证了劳动力的合理就业,在他的多方协调和组织下,组建了农产品及以煤炭为主的运输协会,加快货物流通,先后培训输出富余劳动力1200人,其中向外输出劳动力400人,向当地企业安排就业劳动力800人,每年可带回务工收入2400余万元。
抓基础设施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抓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适龄儿童上学难。九河村委会有9个自然村,教学点分散、管理难度大,学生上学要走很远的路,既不安全,也不利于教学管理和质量的提高,学生家长接送既费时又误工,为此,在施志平同志的倡导下,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向上级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请示汇报后,积极筹措资金,撤并原分散和破旧的校点,选址新建了老书桌、发武2个校点,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适龄儿童就学难的问题,并实行了统一和封闭式管理,保障了辖区内500余儿童按期入学,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近3年小学统考位居全镇前列。
     抓村庄道路建设,解决群众出行难。本着先易后难、先村内后村外、先公路沿线后边远村的原则,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和村企共建,以“四新”工程点为契机和示范带动,认真规划,精心施工,先后完成了9个自然村的通村道路建设近30公里,保证了每个自然村内主干道和场院硬化工作,以村庄道路硬化带动了全方位的村容村貌整洁,建成了老书桌、新书桌、九道河、小底德4个农民活动中心,使农村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民休闲有了固定场所。
抓水利设施 解决群众用水困难 
     面对3年严重旱情,在借助人大代表民情恳谈之际,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作出了村委会建水管水用水之决定并付诸实际行动:一是抓好水源点的普查和管护,制定详细的水源点保护方案,落实保护措施,明确保护责任,积极抓好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使全村委会9个自然村全部建成了人畜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二是加强九河河渠治理,保证基本农田正常灌溉,两年来,共完成河道治理工程3件,建设灌溉沟渠5条2800米;三是抗旱防洪并举,建好抗旱应急工程1件,开挖防洪和防地质灾害防洪沟渠3条1800米,基本形成了旱可灌、涝可排、灾可防的水利工程格局。 
抓纠纷调解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立足大综治、大调解、大稳定目标,狠抓社会热难问题和群众纠纷的调处和化解,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把矿村矛盾摆上重要日程,随着多家大型煤炭企业的进驻,因土地使用、劳动力就业、农村饮水、环境污染、房屋开裂等多种因素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矿村矛盾。如果处理不好,便会引发一定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为此,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村委会的主要负责人,他率先垂范,将村委会几大员分别挂钩到各个企业,认真开展排查和化解工作,有效防止各种纠纷的扩大和蔓延。“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小事是大事的开端,我们只有把小事做好了,做实了,才不会酿成大事”,也就是这一责任驱使他经常深入和走访群众,只要哪里有群众纠纷和群众不满意的事,他都会组织相关人员认真调查,做深入细致的调处化解工作,化解一个又一个群众的心结。
抓民生民难 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不是哪一部分人和谐就和谐了,作为人民选出来的代表和干部,更多的是要关心那些需要我们关心的人,要讲文明、树新风”,一方面,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坚持把抓发展作为第一出发点,敢闯、敢干,有激情、有热情;另一方面,他还积极积极倡导婚事丧事新办,厉行节俭,树立文明新风尚;再次,他始终坚持关心弱势群体,想尽办法,帮助解决因灾因残致贫的家庭,日常工作中为他们出主意相办法,节日为他们送去温暖和爱心,在开展的“四群教育”活动中,他个人共走访慰问240人次,帮助住房困难群众建设安居房21户63间,帮助困难学生16人次,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赏:“真是我们人民的好代表、群众的好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