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杂志 > 2012第6期 > 正文

读《马克思的事业》

发布日期:2013-03-12
——浅谈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霸权在玩转世界中的作用
    自偶然读过韩毓海写的《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一书后,我仿若初看世界的小孩一样,心情激荡不已,久久不能平静。《马克思的事业》开篇即写“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无疑是当下振奋人心的响亮口号。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批判旧世界,分别写马克思与卢梭、康德、美国;下篇为创造新世界,分别写马克思与恩格斯、列宁、毛泽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是党坚定的拥护者,始终坚信着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然而,当旁人向我表述对西方社会的无限向往之情时,我却无法用脑袋里的剩余价值论为其解释资本主义的“拜金、拜物”和无处不在的剥削;当旁人以资方为劳方改善工作环境,缩短劳动时间为论据,将西方更具人权作为结论时,剩余价值论更显苍白无力。直至读完此书,我的心中才豁然开朗,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方由固执的“迷信”转化为理性的坚守。下面我将简略谈下我从书中看到的资本主义剥削社会的“障眼法”。
    一、关于定义的创造
    最初把“蜜蜂建筑蜂巢”与人类劳动加以比较的是康德。他认为,蜂巢之所以不是艺术品,就是因为它不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和法则生产出来的,即它不是“社会再生产”的结果,蜜蜂只是“本能的创造”。人类挥汗如雨的劳动,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用劳动结果赢得了“社会评价”,并以这种社会评价换取“社会权力”分配。只是我们都不曾想过,社会标准由谁制定,我们都想当然的以为这种评价亦如“市场经济”一样,人类做的只不过是对客观存在进行表述。
    如果认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决定,人们用理性消费来投票,进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囿于资本主义创造的定义。马克思说,商品并非简单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价值”也并非劳动和劳动者赋予的。因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再生产领域的垄断者即社会法则和价值尺度的创造者赋予的。所谓商品的“二重性”是指,一方面商品是各种不同的社会劳动的产物,它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商品又是社会再生产的产物,表现为植入人们头脑中的社会法则和价值尺度,是人们头脑和精神的产物,是现代人的宗教信仰和价值依据,它表现为商品的“价值”。
    如果这段话深奥难解的话,我们可以用当下的流行现象来解释。今天,中国是世界奢侈品的主要消费国。与其说劳斯莱斯、香奈儿、LV是社会的真实需求,不如说众多品牌彰显了一小撮最具消费能力者的“品味”(商品社会中人表达信仰的特殊方式)和价值尺度。试问,品牌的价值是人主观赋予的,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只不过在消费一个个理念而已。
    从小的方面是对洋品牌锲而不舍的追求,大的方面则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认可。我们在既定框架下,只会谴责恐怖极端主义灭绝人性,却忘记思考当下所谓“公平”、“正义”的世界秩序。
    二、利润的产生
    现实生活中,我们除了消费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概念,为其产生利润外,社会生产再领域内我们又如何被剥削、奴役?
    马克思将资本分为现实资本、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剩余价值论足以解释现实资本向货币资本的增长过程。资产阶级经济学创造出“一般社会劳动”和“一般社会时间”的抽象概念。正如从众多树中抽象出“树”这个概念,从而忽视其中的不同之处。即把人视为“无差别的劳动力”,并在“劳动力”意义上抽象的等同起来,进而取消了具体的、社会的、政治的人。然而,工厂里集体劳动产生的社会效益大于工人单个劳动的相加,资本家却按当个工人的“一般劳动”给付工资;劳动之前谈好的工资不同于劳动结束后的工资。之前的“工资”并不表现为货币工资,只是劳资双方确立起来的信用,是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价值预付给资本家。这种差异同样产生剩余价值。“一般劳动”严重低估了现代工业生产力创造出的社会财富,而被低估的劳动力和财富当然进了资本家的口袋。
    货币资本转化为虚拟资本则表现为金融资本的运动,即马克思所谓的利用社会信用投资放贷、“空手套白狼”。资本活动的目的不是创造使用价值,而是追求资本流速的加快、资本扩张规模的扩大,因而资本活动决不可能被局限在生产和实体经济领域之内。资本家最初作为投资人出现在历史舞台,拥有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信用”或社会对他的“信任”。即没有任何现实基础的信用制度。正如资本家之所以能够攫社会信用,获得社会信任,绝不是因为他们代表先进生产力,而是因为他们能够使人相信,他们的投资行为是符合逻辑和数学的法则,而这些法则却是人们头脑的产物。资本家将股票、国债等虚拟资本许诺为不断增值的财富想象,进行理性包装。这种不顾现实生产领域的过度金融化产品将社会再生产领域和物质生产领域割裂开,并尖锐的对立起来。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为了实现资本投资的利润最大化,一方面资本家可以通过缩短劳动时间,让工人失业,甚至通过使生产停滞、消灭劳动产品的方式,使商品的价格被人为提高;另一方面则将货币投向股市、债市、楼市、能源和资源市场,乃至投向战争。通过扩张资本的规模和流通速度,从而实现“买空卖空”。甚至还把虚拟的、证券市场上造成的损失转嫁到公共财政头上,让国家为维持稳定不得不用公共财政救市。上述两种情况为资本经济的基本矛盾,即并非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而是生产与资本之间的矛盾,是生产总赶不上资本扩张的速度,这也是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的循环发生。
    三、世界的趋势
    资本主义体制的合法性不能仅靠经济来支撑,恰恰相反,要维持资本主义经济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和文化信念,需要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信用机制。而后者则取决于资本主义文化再生产的能力。这点表现为专业知识阶级的产生和资产阶级对知识分子的裹挟,使其成为自己的利益攸关体。知识成为知识者的特权,劳动成为劳动者的宿命,资本主义社会的虚拟概念更加完善,人们毋庸置疑的相信,仅以小范围内的争取为发展之路。以美国为例,之所以成为世界霸权国家,不仅仅其经济实力强大,超级武力,人才聚集,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全世界人民自觉认同的“美元霸权”。在此基础上,诸如美联储、世界银行、WTO、G8的世界性的信用机制方得以建立。这就是为何今天的美国是债务国,却仍可以保持其霸权身份。因为世界金融体系以美元挂钩,美元的拥有量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信用等级等各项指标的标准。然而,可悲的是美联储只是不停的印刷美元,而为美元买单的则是全世界。不论此种付费是文化霸权下的充分信任,还是觉醒下为参与世界体系的无可奈何。
    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必须清醒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拟经济,密切管理者与群众的联系,满怀信心的建设国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应严格监管金融体系,掌握金融主权;应坚定自己的文化信念,以建立公平、正义的世界体系为奋斗目标。
    《马克思的事业》一书我只粗略的读过一遍,因缺乏对马克思原著的阅读,难以产生自己的观点,本文大多摘自该书,存在断章取义的情况,写作思路不够清晰,认识还有待提高。希望对马克思和共产主义事业感兴趣的同志亲自阅读该书。
    向革命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同志致敬!向一代代不辞疲倦勇于创新不断丰富马克思理论的中国革命者致谢!
    由衷感谢不懈的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