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杂志 > 2012第6期 > 正文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一)

发布日期:2013-03-12
导言:群体时代
    真正社会变革的唯一重要特征:应该是根植于文明、思想、观念和信仰的革故鼎新过程中。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它最稳定的因素就是可以通过遗传来承袭思想。
两个基本因素构成了人类思想转型的基石:首先是宗教、政治和社会信仰的毁灭;其次是现代科学和工业的进展催生出完全不同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不管未来社会以何种方式进行组织,必将不得不把一个新兴的力量考虑在内—这是一种在现代社会持续存在并且具有统治地位的力量—群体的力量。群体的时代中,决定民族走向的因素存在于群众的心理,而不再是在政治上认可的传统,君主的个人倾向和相互敌对的态势或商议中。群体组织会催生出一些教条,一种不容分说的独断主义的力量。
    第一卷:群体心理
    1、群体的一般特征
    群体:通常意义上指的是聚集在一起的多个个体。
    心理学立场上来看,群体是一个心理状态上的群体,这一群体,受群体精神统一律的支配,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存在。
    集体心理: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其中的个体思想情感会全部朝一个共同的方向进发。
    个体成为有组织群体的一员,其表现出来的特征有:
    (1)自觉地个性的丧失,思想和情感转到一个全新的方向上去。一个民族的全部个体是不可能聚集在一起的,但整个民族在特定的情况下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群体。
    (2)附属特征:具体内容和精神结构会随着群体人员组成情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同质群体和异质群体的差别。
    一个心理群体呈现出来的最突出的特点:无论组成群体的个体是什么人,无论其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等是否相同,在他们组成一个群体时,他们会获得一种集体心理。
    他们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与作为单独个体时的情感、思想和行为截然不同。群体的个人已经不是独立的个人。
原因在于:
    首先,现代心理学认定的客观事实,即无意识心理活动在生活、理智思考中的作用都是压倒性的。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活动,只是无意识的深层心理结构的产物。无意识因素从始至终支配着我们基本的性格特征,而它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一心理深层结构包含着一个种族的先天特性,它由世世代代传承的诸多共同特征构成。我们大部分日常生活行为,其实都是深层心理动机的结果。这又是无法观察到的。
    种族的先天特性又无意识因素构成。种族的个体之间基本上很相似,造成个体彼此间不同的,主要是他们具备的有意识因素。
    无意识使人相似,有意识使人不同。
    群体共同属性:无意识;群体心理不仅削弱了个体智慧,还减弱了个体本身的特征。异质因素泯没在同质因素中,无意识的力量占据制高点。
    群体呈现出来的品质特征一般都等而下之,这就是群体不能完成高智力工作的原因。在群体之中,每个个体叠加在一起只会让愚蠢增加,也不会让天赋才智得以凸显。如果群体中个体把各自最基本的品质汇聚,那么带来的  必将是平庸而不是新颖的东西。
    群体具有而鼓励个体不具备的特性其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多。
    其一,单从数量上看,群体中个体能感觉到一股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这使他的本能无所顾忌地释放出来,而当他是一个孤立无援的个体时,他必须限制约束这些欲望。(群体无名无姓它不必去承担什么责任,结果是,驻留在个体心头的那种责任感消散一空。)
    其二,感染现象在决定群体特性的同时,还决定着群体一般会接受什么。
感染类似于一种催眠作用。所有的情感和行动在群体中都有感染性,它甚至可以把个体感染到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这是一种放弃自我利益的特性,与人的本性是极为对立的。如果不是在群体中,一般不会发生。——群体性感染
    其三,群体有易于接受暗示的表现,是感染造成的结果。个体则不那么轻易。—接受暗示
群体中,个体大脑活动被麻痹,催眠,经过不同的诱导,个人能被引入到一种完全失去自我意识的状态中,此时他会对使自己完全失去自我意识的暗示者言听计从,言行会与日常性格习惯完全不同。——有意识的自我人格不见了,主观意志和分辨力不复存在,所有的情感思维都被支配着。
    在某种暗示的引导下,他必然会采取行动,因为此时的他已经难以抗拒一种冲动的力量。
    总结:人有意识的消失;无意识的横行霸道;思想和情感因暗示和交互感染的作用向一个方向发展;把暗示带来的意念立即付诸行动;——这些倾向都是群体中个体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群体与孤立个体:行动上,群体中的个人与本人有着本质的差别,他的思想情感早已在他的行为失去自主能力之前,发生了变化。
    独处的一个人,可能是有涵养的,但在群体中,他会蜕变成为一个野蛮人,一个行为上受生命本能支配的动物,与原始人极为相似。
    作为群体中一个组成部分,个人就像无数沙粒中的一个,他可以任凭风把他吹向任何地方。
    结论: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体,而在情感情绪以及由此引发的行动上,群体可能比个人表现的更好也可能更坏,主要看当时的环境氛围,即群体接受的暗示的性质。
群体,常常是犯罪群体,却也经常是英雄的群体。英雄主义的行动不可否认地蕴含无意识的因子,但正是这种英雄主义在书写历史。
    2、群体的情感和道德
    (1)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
    群体人又一切外在刺激因素的摆布,且呈现为不断变异的特征。
群体是刺激的奴隶:只要是刺激因素,就会对群体发挥控制性的作用,而且这一作用会不停地发生变化。
    心理学的解释是:独处的个人能够主宰自己的行为,并对行为进行反省后作出反应,而群体则不具备这种能力。——即受无意识的支配。
    让群体激昂亢奋的因素,主要听从于各种各样的冲动,无论是大度的、残忍的、奋勇的、怯弱的,其表现总是极其强烈。——如血腥暴力的躁动转变为季度宽容平和,并走向英雄主义。
    群体具有多变性,使其显得难以驾驭。另外群体是不可能长久的,即便它有各种各样的热切愿景,但不具备任何深谋远虑的能力。
    种族自身一些特质可以视为我们一切情感的源泉。群体的躁动、冲动易变都在种族特质的影响范围之内。
    (2)群体的轻信和易受暗示
    群体顺从暗示,把头脑中被唤起的幻觉当作现实来接受,并且,群体中幻想对所有成员的作用是相同的,群体中有教养的人和无知的人相同。
    最开始是一个示意——经过相互感染——进入群体中所有人的头脑之中——群体一致的倾向性情感得以形成。——集体心理形成。
    群体徘徊徜徉在一个无意识领域,时时对暗示可能闻风而起,理性不能发挥什么影响,像生命有了一往无前的激情,丧失掉一切省思的能力,极度轻信之外,在没有别的东西。
    如神话的快速传播:除了群体极度轻信之外,还有就是事情在经过群体的想象之后,已经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极度轻信+群体想象
    第一步:群体中某个人对真实情况的第一次扭曲
    第二:交互感染,
    第三:共同倾向性,集体幻觉。
    群体中博学多才的人和笨蛋一样不再具备观察能力。观察力和反省精神丧失。
期待中的群体    +   暗示的作用 
    模糊不清的记忆 ——幻觉——暗示:暗示往往来自于幻觉。
    幻觉得到肯定(认同感是肯定过程的核心。)引发相互感染。——母亲认错孩子等。儿童的证词尤其不可信。
一个事件受到的怀疑程度越深,那么肯定是参与观察的人数最多。
    群体想象力,使过去的事物失去了原本的面目。历史留存记忆的能力有限,除了神话之外,它把其他的都会毁弃掉。
    (3)群体情感的夸张和单纯
    群体不接纳质疑和不确定性,并且总是走向极端;群体的情感总是过多的。
群体情感最鲜明的特点:极简单;言过其实。
情感一旦表现——暗示,感染——迅速传播情感认可的对象的力量大大增强。
简单化和夸张造成的结果:一群人既不去质疑什么,也不去确认什么
猜疑一经宣布就会立刻成为无可争议的证据。
    群体情感的暴力倾向在丧失掉责任感时会得到增强,在异质性群体中间尤其如此。
群体放大自己的情绪,由此,它只会被最极端的情感打动。
    夸大其词,断言,重复是常用的手段,而绝不用推理方式去证明。
种族因素占有主导地位的倾向。如歌剧在不同国家的反应。
个人只要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其智力水平立刻急剧下降。
    (4)群体的独裁、专横和保守
    群体感情的机理,群体面对强权奴颜婢膝,一时的革命本能改变不了群体的极端保守了群体对变革和进步充满本能的第一。
    独裁专横:群体对自己的力量有清晰认识,于是倾向于对自己的激情和独裁加上权威的印象。
种族的基本观念再次显示出重要性,即种族支配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群体崇拜强者,反对弱者。
    保守:像所有原始人一样,群体把拥有保守本能视为不可触碰的。他们对一切传统的迷信和尊重是绝对的,对所有新生事物——那些可能会改变他们的基本生存状态,则深深怀有一种无意识的恐惧。
    (5)群体的道德
    群体表现出来的道德可以比个人更高尚,或更低劣;群体几乎不受利益考虑的左右,而孤立的个人却为之欲罢不能;群体的道德净化作用。
    第一,
    如果把道德视为:长时间内对特定社会习俗的尊重,且持续地对私心私利冲动的抑制。
那么群体根本算不上是道德的,因为它倾向于多变和冲动。
    原始人所具有的野蛮和破坏性的本等传承了过来,它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加入到没有责任感的群体,并且预判到自己不受惩罚是,就会完全释放。如在动物身上发泄,向捕猎时群体表现出的热情和凶残。尽管残忍手段看起来十分怯弱。
    第二,
    相反,如果把道德视为:特定时刻表现出的品格,例如牺牲自我,勇于奉献,不计名利和吁求平等。那么可以说,群体的道德境界常常很高。
    只有集体才能够产生伟大的献身精神。
    群体对其中的个体有一种道德净化作用。
虽然群体经常自暴自弃回到低级的本能状态,她们还是不时地确立起崇高道德行为的典范。
    3、群体的观念、推理能力和想象力
    (1)群体的观念
    基本观念和从属观念;要想让群体认可必须转化高高在上的观念;观念的社会影响与其包含真理的程度没有关系。
    分为两大类:一类:附属的、偶然的观念。一类是可以视为基本观念—环境、遗传规律和公众意见给予他们极强的稳定性。
    基本观念像是一条浩荡的江河,慢慢地在既有的河道中流动;
    短暂的观念就像是一朵朵小浪花,虽然它们一直变动不居,自身并不具有真正的重要性,却在河流的表面跳动,相对于河流而言又是显而易见的。
    在群体中,无论是什么样的观念,要想具备实质性的效果,必须是绝对的,强硬的,并具有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形式。它们现身时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惟其如此,才能被群众接受。——思想观念的通俗化,简单化。
当一种思想观念被彻底改造后,群体可能才愿意接受,并让它们进入无意识领域变成一种情感,这时,它才能释放出自己的影响力。
    最明白无误的论证对绝大多说人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推理论证是行不通的。
论证也许会被受过教育的人接受,但那些狂热的皈依者被无意识驱使。
观念根植于群体头脑中是长期的过程,一旦影响作用强大,而根除它们也是长期过程。
    (2)群体的推理能力
    群体不为理性思考所动;群体的推理能力非常孱弱;群体接触观念时只有表面的相似或承续。
    (3)群体的想象力
    群体用形象思维思考,且这些形象之间无逻辑关系;群体易受奇迹打动,传说和奇迹是文明的真正支柱;大众的想象力历来都是政治家权利的基础;
    形象暗示产生的情感有时非常强烈以至于能够被付诸行动。
伟大的政治家都会把群众的想象力视为权利的基石。始终观众的是激发群体去想象。
影响想象力的,绝对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事实引起人们注意的方式。
知道了影响群体想象力的艺术,同时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方式。
    4、群体信仰的宗教形式
    深信不疑源于采取宗教形式;大众的神明从未消失。宗教情感复活的新形式
偏狭和盲信,与宗教情感如影随形。
    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条的创立者之所以能让它们被人们完全接受,就是因为他们成功地撩动了群众狂热的情绪——作为结果,群体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感,他们随时为自己的偶像准备放弃生命。
感性与理性永恒的冲突对抗中,永远是不会被征服的。
    所有的政治、神学和社会信条如果打算在民众中间生根发芽,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这一形式可以排除争论带来的危险。
    对社会现象,则更有必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不是从自然主义的角度。
如法国大革命——只有把它视为一种新的宗教信仰在群众中建立时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一系列的大事件,之所以发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民众的精神相让它们发生,其实历史上绝对的专制者也不可能造成这些大事件。其根基是大众的精神信念在起作用。
    拥有最高权力的最专制的君主,所做的只不过是加快或是延缓精神幽灵显身的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