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杂志 > 2012第6期 > 正文

领导干部的诚信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发布日期:2013-03-12
诚信,为政之枢要,政治文明之标志,和谐社会之基石。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执政者只有取信于民,民众才会接受其理想教化,服从其指挥领导,才能团结一心,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否则,诚信这一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底线一旦崩溃,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民主意识的逐步普及和不断增强,民不可欺、无信不立的规则更加真切地成为执政之基、为官之本。因此,坚持诚信执政,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当务之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诚信问题,以讲政治的觉悟坚持讲诚信,自觉维护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一、领导干部守信,核心是对群众负责
    世无诚信不宁,国无诚信不稳,业无诚信不旺,家无诚信不和,民无诚信不立,官无诚信不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诚信的主要含义是无欺、守诺、践约,如稍稍展开阐述,就是要达到三个统一:一是言论与其所反映之对象的统一。这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真实地传达自己所掌握的客观情况,言不背实;另一方面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想法,口不违心。总的说,就是不加隐瞒。二是言行之间的统一。首先,如果我们宣扬、倡导或者表示自己信奉某种东西,我们就要切实身体力行,付诸实践,特别是对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管理者更是如此。第二,如果我们作出了承诺或达成了某种契约,那就务求守诺、践约,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切不可马虎,不可随意,不可无端撕毁协议。三是前后言行之间的统一。我们知道,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要求前后言行无条件地完全一致是不合适的,这里讲的统一是从诚信原则出发,主要指下述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做出了某种承诺,达成了某种契约,公告了某项决定,即使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有一些新的因素产生,但如无碍大局或无必要作出调整,就要尽力维持原有决策适当稳定一段,切不可轻易变动。二是,如果情况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情况的变化确有必要对以前的承诺、契约、决定作出调整,也不能隐瞒,而应及时向有关方面做必要的说明,以使其理解;并及时进行协商,达成谅解,做出调整。在这里,最为重要的,是各级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的协调,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诚信,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诚信的精神实质是真实无妄,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真、求实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诚信这把精神标尺面前,一切虚情假意、欺瞒诈骗的言行都将无所遁其形,都必将遭到无情的揭露、批判和唾弃。第二,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尤其是领导管理者,树立起公正、公平的处事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第三,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总之,诚信是取信于人、处世立身、成就事业的初始起点和终极保障。
    诚信不仅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资源。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但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便是这样的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所以,诚信对任何一个领导者来说,都是安身立命之本。这是因为领导者把握决策权、话语权,不仅管人、用人,而且也“领导”社会潮流,影响社会风气,其言谈举止,历来在社会诸多领域起支配和导向作用,是最高层次的典型示范。普通老百姓不能做到诚信,主要是损害一已;为官者不能做到诚信,则无法取信于民,政令不通,上下欺瞒,那就是为害一大片,损害的则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其所领导的整个事业,有时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从根本上讲,领导干部讲诚信,核心是对群众负责。党和政府是不是能够取信于民,群众不看别的,就看领导干部对其履行的承诺能不能够兑现,看领导干部能不能够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帮他们谋福利。一定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二、领导干部失信,后患无穷
    当前,不能不承认,一些领导干部失信,已成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是假话连篇。有的领导干部对理想信念、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对人一套、对己一套,满口大话、空话和假话,整天处于表演状态。
    二是朝令夕改。有些地方党政领导不是立足本地实际,扎扎实实地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而是盲目决策,乐于“唯上”、“跟风”,热衷于提新口号、出新思路,使一个地方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缺乏连续性。地方党政班子换一届,基层干部就要跟着变一次工作思路,群众就要跟着改一次致富门路。长此以往,不仅群众跟怕了,干部也搞不清该怎么干了,既劳民伤财,又影响了发展。还有的新官不理旧账,只管自己任期内的事,使一些与政府打交道的企业和个人,只信任政府首长个人,不信任政府。
    三是虚报浮夸。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显示政绩,弄虚作假,捏造数字,报喜不报忧,假政绩、假数字屡禁不止。还有的大搞“圈地”运动,乱建开发区、高新园区、会展中心、主题公园等政绩工程、路边工程,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是寅吃卯粮,使一届政府一时的政绩,成为一方百姓多年的负担。
    四是抓而不实。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不扎实,缺乏责任感和主动性,往往是上面抓得紧就抓一抓,上面抓得松就放一放,上面不抓了就算了,致使不少蓝图规划成为摆样子的一纸空文,工作或虎头蛇尾或有始无终,让一些投机分子钻了空子。还有的互相扯皮,见利益就争,遇问题就推,使不少工作无法落实。
    五是以权压“法”。一方面,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不习惯于依法行政,以言代法、违法施政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置国家政策和法律于不顾,工作随意性很大,工作作风粗暴。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领导干部言而无信、不守诺言,对自己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和签定的契约,往往根据形势的发展,对自己有利就执行和遵守,否则就以种种理由“赖帐”。还有的不恰当地介入经济活动,到最后说不管就不管了;有的招商引资时热情周到,开出许多优惠条件,但等到投资者资金到位后,却不兑现承诺甚至搞起吃、拿、卡、要。
    六是暗箱操作。尽管这些年来各级都推行了政务公开,但有些地方公开的内容和形式都不能令人满意,有的敷衍了事、避重就轻,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在不少领域还存在着严重的暗箱操作,诸如项目招标、竞争上岗、案件查处等工作,领导干部的人为因素还非常大,特别是一些处理起来“弹性”很大的问题,因人而异,标准不一,人情、关系甚至金钱起着不小作用。因此,百姓有了事情不是依靠按规定和法律办事,而是不得不找关系、托熟人甚至送礼行贿。
    七是腐败作祟。少数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捞取好处的工具,千方百计钻空子、找“窍门”,搞权钱交易、权事交易,为了个人私利,把手中的权力运用得淋漓尽致,成为损害党和政府诚信形象的罪魁祸首。
干部失信,恶果累累,后患无穷。政治上,最大的恶果就是失信于民。群众的信心、信仰、信任、信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的诚信。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领导干部失去诚信,会直接导致群众信心不足、信仰迷茫、信任丧失、信赖殆尽。经济上,干部失信,使经济秩序特别是市场秩序混乱。市场经济是讲规则、讲诚信的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市场经济愈发达,愈需要诚信,只有诚实守信、遵守约定,才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在国际交往中,某一地区领导的不诚信,败坏的不仅是这一地区的诚信,而是我国的整体诚信度,受损害的,将是许许多多的单位。实践证明,有不诚信的领导,才有不诚信的单位;有不诚信的单位,才有不诚信的市场;而无序的市场绝不可能有持久的繁荣。文化上,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尺,诚实守信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社会起表率作用的各级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带头弘扬诚实守信的美德,本身就是对精神文明的一大损害,对社会风尚的一大污染,也是对人民群众的一大误导。社会生活上,领导干部个人交往的不诚信,损害了人际关系,致使人情淡漠。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一些领导干部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急功近利、贪婪无信,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信任。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会动摇社会的安定团结,甚而延缓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诚实守信的表率
    毁信容易立信难。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高度,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带头讲诚信、守信用,做诚实守信的模范。
    1、讲诚信就要讲党性。诚信是党的本质、宗旨的重要体现。任何弄虚作假、欺瞒诈骗的言行都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不相容。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教育,增强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言必信、行必果,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从而防止“上梁不正下梁歪”给诚信建设带来的负面效应。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弄虚作假、愚弄百姓等现象,是一种低级趣味,是一种官场浊流。一个心怀浩然正气的领导干部,是不齿于这类“鬼把戏”的。
    2、讲诚信就要讲务实。诚信的建立与务实的作风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诚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言与行的统一,表与里的统一,虚与实的统一。在这个意义上,诚信缺失也表现为实效缺失:“虚活儿”过剩,“干货”不足;做的与说的严重脱节,结果与许诺背道而驰。领导干部带头讲诚信,必须带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随着各级领导干部文化素质的提高,经过多种学习培训,相对于“做功”而言,干部的“唱功”日趋见长,现在的关键是锻炼和提高“做功”。是否守信,承诺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怎么做,怎样把美丽的承诺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群众看干部固然要看他怎么说,而更重要的还是看他怎么做。即使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事情一时做不到,但只要真心诚意地去做了,只要具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精神,群众一般还是理解、谅解的。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力戒夸夸其谈、哗众取宠,把心思用在务实上,在办实事、求实效上多下功夫。
    3、讲诚信就要讲民主。现代诚信与封建帝王将相所讲的诚信不尽相同。封建帝王的诚信主要受制于人格,它以个人的人格、喜好为基础,如果帝王不喜欢、不高兴,可以随意对诚信本身不讲信用;现代领导干部的诚信则主要受制于制度,它以民主政治为基础,诚信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受民主制度的约束。这不是个人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领导干部起码的责任和义务。对领导干部来说,讲诚信就是对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尊重,是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相互平等的体现。领导干部讲诚信,其要义是对人民群众守信用。而领导干部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人民群众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视群众为群氓、如草芥,那他断然不会对群众讲诚信。因此,领导干部讲诚信,必须牢记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牢固树立民主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民主执政、诚信执政,踏实地履行自己的诚信义务,充分尊重群众要求诚信的权利。
    4、讲诚信就要讲监督。讲诚信首先靠自律,但事实证明仅有自律还不够,何况有些人并不自律。领导干部带头讲诚信,从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建立起一个能够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约束监管的制度,建立健全信用监督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才能减少甚至避免官员的诚信缺失现象,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比如,建立健全人大及大众咨询制度,政府工作人员财富与工资收入透明化制度,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公开化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纠错改正机制等等,不断提高干部诚信体系建设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5、讲诚信就要讲用人。讲用人是讲诚信的基本导向。把诚信问题作为提拔和任用领导干部的必要条件,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以实践标准考察干部,是克服言行不一的有效手段。对被考察的干部而言,工作实效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尺度。只有既听其言,又观其行,更看其效,才能真正把真抓实干与“口惠而实不至”的干部区分得一清二楚,切实做到“不让老实正派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从我们党的发展历史看,“老实人”是有具体内涵的:是具有坚定革命信仰的人;是具有“人民至上”观念的人;是具有纪律和制度意识而不是按潜规则办事的人;是具有实事求是精神尊重客观规律的人;是具有个人魅力和高尚品格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干部选任制度建设就是要善于发现这样的“老实人”,并且把他们选拔到党和人民需要的位置上,在领导干部队伍中弘扬诚信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