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杂志 > 2013第2期 > 正文

力促抗旱解水“荒”

发布日期:2013-05-31    作者:袁红叶
——沾益县人大常委会关注抗旱救灾纪实
 
  春耕时节,珠江源头第一县——沾益县广袤的红土地上,到处一派繁忙的农耕景象,人们在抢抓节令,播种一年的希望。笔者来到沾益县播乐乡被卡水库坝堤上,放眼四周全是取水用于春耕生产的群众,他们或赶着牛车或开着小型拖拉机,取水秩序井然有序。“我们被卡水库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因为年久失修,蓄水能力十分低下,去前年老天不下雨,村里400多户农户生活用水都成问题,更别提生产用水了。现在好了,政府去年在雨季来临前为我们维修好水库,蓄水虽然不多,但这些水解决了我们今年春耕生产的用水问题,而且抗旱保苗的水也不用愁了。真的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正在水库边上用牛车拉水浇烟苗的村民顾正良欣喜地说。被卡水库只是沾益县近四年来持续大干水利工程,增强抗旱能力和水平的一个缩影。
  自2009年以来,有着“翠峰一水滴三江,珠源万里入南阳”之美誉的云南省沾益县却经受了一场百年末见的特大干旱的考验,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沾益历史之最。到2012年,旱灾造成全县8个乡(镇)15.26万人、10.03万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因旱造成缺粮人口达6.1万人。全县农作物一般性干旱面积达36.2万亩,其中严重干旱面积达5.5万亩。在干旱较为严重的大坡乡岩竹村,村内最大的干海子坝塘早在2010年就干得底朝天,龟裂的坝塘底部象一群嗷嗷待哺的婴儿,迫不急待地渴望得到母亲的哺育。长期在当地工作,一直关注旱情的县人大代表解建科介绍说:“大坡乡处在牛栏江边上,全乡174座水库坝塘89件干枯,有8000多人饮水困难,有7000多亩高产水田变成‘望天田’。因为干旱无法栽种,很多家庭的壮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来补贴家用。”
  干旱发生后,沾益县委、县政府启动了防汛抗旱III级应急预案,把抗旱救灾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县人大常委会顺应民意呼声,把抗旱救灾这个焦点、热点问题纳入监督工作的重点,持续开展了一系列调查、检查和评议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人大调研:抗旱救灾喜忧参半
  早在2010年初,沾益县人大常委会就把抗旱救灾纳入监督议题,由4名常委会副主任牵头,组成4个调研组深入全县8个乡镇,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与基层干部座谈等形式,全面调查了解抗旱救灾工作的难点,征求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人大代表对抗旱救灾工作的意见建议。调研中,基层人大代表普遍反映,抗旱救灾工作喜忧参半。
  喜的是,面对特大旱灾,县委、县政府及早部署,组织发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障缺水地区的人畜饮水,保持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一是群策群力抗大旱。县委成立了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县级挂钩联系领导和部门深入抗旱第一线,帮助指导乡镇抗旱工作,力所能及协调解决抗旱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由县纪委牵头,抽调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等部门人员组成督查小组,深入8个乡镇进行抗旱专项督查。二是万众一心保民生。发动群众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采取“引、拦、打、提、抽、拉、挑”等措施,积极寻找抗旱水源,千方百计增加抗旱用水。县政府多渠道筹措抗旱资金2716万元,组织投入抗旱人员7.26万人,新建和修复机井46眼,建抽水泵站41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2629台(套),新建水窖154口,加固水库8座。三是全力以赴保稳定。安排相关人员加强安全饮用水监管,定期定时进行预防监督,避免人畜疾病的发生。对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单亲家庭的生活用水,实行一对一扶,对学校饮水水源设施进行全面维修和水质监测,帮助弱势群众解决用水难的问题。建立扑火应急队伍,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对重点人员、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增派人手,控制火源,严防死守等措施,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同时,定期进行“四防”安全检查,不断规范“三堆”,提高村民防火意识,消除安全隐患。
  忧的是,境内水利设施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由于年久失修,渠道不畅、塘堰淤塞,半数以上的水利设施蓄水功能低下,一遇干旱,这些设施的弊病完全暴露无遗,而修复和新建水利设施的资金缺口却比较大。根据气象预测提供的资料反映,近期较长一段时间均无降雨,旱情将持续加重,灾情将继续蔓延,春耕大忙时节来临,抗旱保人饮保春耕用水严重不足,在保障人畜饮水安全的前提下,致使生产与生活用水、生产与生产用水之间的供水矛盾更加突出,保民生促春耕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久旱不雨,地表温度逐渐升高,护林防火和农村“四防”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农村因争水、抢水、找水带来社会矛盾日益增多。
  专项检查:兴水治旱刻不容缓
  2009年春到2013年春,干旱一直在持续。县人大常委会对干旱缺水的关注度一直没有停止。大旱三年多,全县水利设施抗击干旱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建设中还存有什么困难和问题?2012年5月下旬,沾益县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在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了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报告。出席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专项报告进行认真审议,在充分肯定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指出全民护水养水意识淡薄、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病险库塘隐患较多、重建轻管现象突出、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真知灼见。
“干旱检验了我们水利设施的畜水能力。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倾斜支持的基础上,整合水务、烟草、金融、企业、个人、用水协会等各类社会资金用于水利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从根本上做到未雨绸缪,防旱于未然。”
  “要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
  “要突出重点,对水利基础工程进行分类指导,做到能提升的提升、新建的新建,最大限度提高县域内供水保障能力。”
  “要突破重建轻管的问题,建立健全水利服务管理体系;要争取每个村委会设一名水管员,由财政给予适当补助,负责全村委会水利工程运行及维护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召集人刘少明的刚带头发完言,王天有、龚丽芬、袁锋等委员就一一说开了。
  会后,县人大常委会形成针对性强的审议意见,交由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并要求县政府就整改落实情况适时向县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
  评议问效:工作有效更盼长效
  “真没有想到,仅仅半年的时间,这件议案就办得如此好,我非常满意。”2012年7月31日,当王光奎等代表如约前来“验收”所提议案办理成效时,对承办单位在领导重视程度、办理态度、沟通效果、答复质量、措施落实、办理实效等方面的情况,不由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2012年3月,在沾益县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王光奎等10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提高抗旱减灾能力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决定列为1号议案交由县政府办理。
  为了提高议案办理质量,增强办理实效,县人大常委会采取检查开道、评议问效等方式进行跟踪督办。2012年7月9日至10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建华带领检查组,深入到清水河、牛过河、中熊洞水库,县二水厂、德泽集镇供水点等地,实地查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与提议案的代表进行座谈,听取代表对《关于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提高抗旱减灾能力的议案》办理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县人大常委会于当年7月31日组织召开代表所提议案及部分建议办理情况评议会。会上,参评的29名代表以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为基准,对7件议案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无记名投票测评,其中《关于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提高抗旱减灾能力的议案》测评结果为:满意票29票,满意率达100%,成为本次测评中唯一一件满意率达100%的议案。
  “代表满意率为100%,这不等于议案办理工作结束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保家礼针对这个测评结果发表看法,他说:“三年多的严重干旱,给人民群众和各级党政领导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威胁与工作压力。目前,虽然水利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但由于自然气候的变化,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等原因,水利工作不断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承办单位要始终坚持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优化布局,做到常抓不懈。保家礼强调,突破‘水’的瓶颈,不断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是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努力推动水利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王光奎代表则表示,承办单位在办理过程做到了领导重视,办理规范;重点突出、目标具体;投入机制新、保障力度大;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但仅仅靠加大投入是不够的,水利建设要改变传统观念,创新投入、管理等长效机制,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县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对今后水利建设充满期待。
  政府行动:久旱群众告别“水荒”
  2012年3月21日,倍受群众关注的白浪水库抗旱应急引水工程通水仪式在沾益县创鑫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自来水二厂举行,此举标志县政府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办理代表议案,启动的又一件民心工程顺利完工。白浪水库引水工程总投资6925.29万元,引水管线经盘江镇、西平镇,供水管线管道总长25.955千米,供水能力为1510万m3/年。工程建设中,相关成员单位和建设者夜以继日,仅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正常情况下需9个月才能完成的工程任务。工程完工,从根本上解决了县城及周边西平、盘江2个乡镇5万余人的供水难题。“现在再也不用过停水的日子了,白浪水库引水工程让我们从此告别‘水荒’。”当日围观通水仪式的群众情不自禁地说。
  县政府认真研究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抗旱救灾工作的审议意见》和《关于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审议意见》以及代表议案、建议,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兴水强县”战略规划和关于实施“五小”水利建设的相关意见,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管理、资金筹措、维护等多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确保水利工程建得成、用得上、管得好和长受益。
  县政府坚持政府主导、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举全县之力大兴水利工程建设。全县累计投入资金5.25亿元,先后完成红瓦房、冲门口等近20件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夏家海子等6件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小型河道治理工程18件,小型引水工程59件;完成干支渠防渗和续建工程渠道101.2公里;修复水毁工程1295处、渠道清淤1380.12公里。新建村镇供水工程328处、水池水窖18440件,新增蓄水能力192.22万立方米。新开工建设冷水沟、上油菜等7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681.36万元,完成九龙山应急调水工程。通过工程建设的实施,初步形成了蓄引提相结合,大中小相配套,抗旱防汛并进的总体格局。
  为解决山区、半山区饮用水困难,全县以政府补助为引导,以村集体或农户建设为主体,大规模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力争到2015年底,山区、半山区基本实现“一户两窖”,有条件的地方“一组一池、一村一塘一渠”,初步建立起小型水利管护体系,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抗旱救灾与节约用水两不误、两手抓,是沾益县抗旱救灾攻坚战中的制胜法宝和基本经验。县政府从提高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入手,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制作通俗易懂的抗旱科技明白书6万余份向广大群众发放,采取入户座谈、会议动员等形式培训村组干部、农业大户50余场次7500余人次,基本实现户均有一份科技抗旱节水明白书,户均有一个抗旱节水科技明白人。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载体宣传节水抗旱常识,让全民牢固树立“节水抗大旱、抗长旱、打持久战”的思想。
  2013年5月,一件又一件新建和维修改扩建的水利工程相继投入使用,为抗旱攻坚战提供了强有的保障,为久旱的人们送去滋润心田的“及时雨”。人努力天帮忙。就在这个时节,沾益境内连续几场大雨给久旱的人们带来喜悦,久旱的地块得到滋润。在连续四年的特大干旱面前,沾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以及各级各部门和勤劳的沾益人民万众一心战旱魔,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抗旱救灾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