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世纪行——罗平县石漠化综合治理 为“石山”披“绿裳”
发布日期:2014-09-30
作者:管理员

昔日的“石山”穿上了“绿裳”

采访组一行听取罗平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情况

采访护林员

采访组一行听取板桥镇石漠化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板桥镇,正是罗平县石漠化治理工作的成功典范。看着现在眼前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回想起当时在石头山上挖塘种树的情景,板桥镇党委书蒋友贵仍然记忆犹新,“过去这些山上都是光秃秃的,没有草,老百姓也中不了庄稼,用人工根本无法打塘,后来经过县委政府同意,采取了一些安全措施,通过炮炸的形式,打了塘栽了树,通过时间验证下来,这样的工作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近两年,通过石漠化治理,把我们一些生产效率比较低的,收入比较低的,达到一定坡度的地方退耕还林后,并把这些荒山治理了以后,减少了水土流失,我们老百姓的庄稼真正得到了增产和增收。”
据云南省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统计,罗平县有岩溶土地面积224867.9公顷,其中石漠化土地84524公顷,占岩溶土地面积的37.6%;潜在石漠化土地22761.3公顷,占岩溶土地面积的10.1%。石漠化土地面积中,轻度石漠化土地49114.6公顷,中度石漠化土地33628.8公顷,重度石漠化土地1477.3公顷,极重度石漠化土地303.7公顷。石漠化导致岩溶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丧失,旱涝灾害频发,已成为罗平县生态环境中的突出问题。
为有效治理石漠化,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2011年罗平县被列入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来,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保护和建设项目人工造林1333公顷,封山育林5740.5公顷,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资源保护得到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在治理石漠化过程中,罗平县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先后在石漠化地区实施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森林覆盖率由改革开放初期的5.5%提高到目前的43.5%;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结合节能改灶、生态工程、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成一批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生态能源村,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对石漠化治理起到积极作用,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完成沼气建设3.5886万口、节能改灶5.375万眼、太阳能热水器7260台;加强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相继在石漠化地区修建中小型水库、灌溉百亩以上坝塘、小水窖,以及一批灌溉渠系,解决了大量农村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同时开展一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强以改土治水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开展石漠化治理工程,探索石漠化治理有效途径。2011年被列入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以来,先后在罗雄、板桥、长底、钟山、大水井、旧屋基等石漠化严重地区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涉及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人畜饮水、农田水利、棚圈建设、种草养畜,从石漠化地区农村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建成了一批工程项目,为石漠化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