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世纪行——南盘江林业局实施天保工程 构建社会主义新林区
发布日期:2014-10-08
作者:管理员

自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师宗县南盘江林业局加工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管理机制、经营机制,以森林防火、管护为工作重心,以林下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后续产业,着力构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组不走出一条林农结合、齐抓共管、共同发展的路子,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40.2%增加到2013年的58.2%。
南盘江林业局加工厂现有职工44名,管护森林面积24万亩,管护区域涵盖高良乡的5个村委会、35个自然村,下设鲁古、下红湾、六郎箐、下纳老、小羊街等7个森林管护站,其中小羊街管护站片区的秃杉箐原始森林是师宗县乃至曲靖市现存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管护区域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降低了森林资源消耗,十多年来共减少商品林采伐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40.2%增加到2013年的58.2%。实现了森林资源由消耗向管护、培育、增长的方向发展,十多年来共营造幼林5万余亩,工程区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和有效管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动、植物数量大幅度增加,濒临灭绝的穿山甲、白腹锦鸡、眼镜蛇等野生动物大量增加,植物物种增加了10余种。林区水土流失明显减缓,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林区内多年来未发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森林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价值明显体现。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南盘江林业局加工厂找准了林农效益的结合点,采取“农户退耕、单位出钱、群众投劳、共同管理、收益分成”的办法,把群众私自开挖的国有林地10000余亩收回来进行联营造林,共同营造桉树、杉木等速生丰产林。同时,帮助林区群众发展生产、降低能耗,减少了薪柴消耗、发展农村新能源,提高林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吸收群众参加天保工程建设,促进林区群众增收。工程实施以来,共聘请16名护林员参与森林管护工作,还让当地群众投劳参与到修建林区公路和管护棚等工程中,从而增加了农民收人。根据签订的森林管护责任书,对没有发生森林火灾和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村寨年终进行兑现奖励。
林农结合的建设模式,既推进了公益林建设,也促进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增收,更有效地促进森工企业的发展,实现了职工队伍稳定和林区稳定。
南盘江林业局加工厂现有职工44名,管护森林面积24万亩,管护区域涵盖高良乡的5个村委会、35个自然村,下设鲁古、下红湾、六郎箐、下纳老、小羊街等7个森林管护站,其中小羊街管护站片区的秃杉箐原始森林是师宗县乃至曲靖市现存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管护区域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降低了森林资源消耗,十多年来共减少商品林采伐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40.2%增加到2013年的58.2%。实现了森林资源由消耗向管护、培育、增长的方向发展,十多年来共营造幼林5万余亩,工程区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和有效管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动、植物数量大幅度增加,濒临灭绝的穿山甲、白腹锦鸡、眼镜蛇等野生动物大量增加,植物物种增加了10余种。林区水土流失明显减缓,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林区内多年来未发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森林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价值明显体现。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南盘江林业局加工厂找准了林农效益的结合点,采取“农户退耕、单位出钱、群众投劳、共同管理、收益分成”的办法,把群众私自开挖的国有林地10000余亩收回来进行联营造林,共同营造桉树、杉木等速生丰产林。同时,帮助林区群众发展生产、降低能耗,减少了薪柴消耗、发展农村新能源,提高林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吸收群众参加天保工程建设,促进林区群众增收。工程实施以来,共聘请16名护林员参与森林管护工作,还让当地群众投劳参与到修建林区公路和管护棚等工程中,从而增加了农民收人。根据签订的森林管护责任书,对没有发生森林火灾和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村寨年终进行兑现奖励。
林农结合的建设模式,既推进了公益林建设,也促进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增收,更有效地促进森工企业的发展,实现了职工队伍稳定和林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