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环保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发布日期:2014-10-30
作者:缪智章 陈秀兰 余成连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是深化改革和严格土地管理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地区长远发展的大事。马龙县在新的形势下,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节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大力开展土地整治规划,提高土地综合效益,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统筹城乡和区域土地利用,充分发挥马龙土地资源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在王家庄新屯村土地整治项目基地,我们看到近万亩荒山、坡如今变成了通路、通水、沟渠配套、旱涝保收高稳产基本农田,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这是马龙县土地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马龙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先后实施了8个土地整治项目,共投入资金8300余万元,整治土地面积68500亩。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面积3360亩,达到了田成方、水路成网,改变了原有的用地布局,大力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和农用地景观,使昔日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山地、坡地变成了通路、通水的高稳产良田,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为推广机械化耕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实施坡改梯工程,增加了耕作层深度,改善了农用地景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实现了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从而改善了局部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周边荒山、荒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新增了耕地面积,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为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产业发展腾出了用地空间,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近年来,马龙县在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力发展庄园经济。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展板、有文化的“六有”要求,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庄园。以双友牧业全产业链高档肉牛养殖庄园和龙腾科技公司集生猪养殖、种植观光、食品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循环农业庄园为龙头,带动全县各乡镇、街道实施“一乡一园”工程,在全县重点发展10个以上现代农业庄园,推动农业由粗放向高效、由传统向现代、由基地向庄园转变,努力把马龙建成全省庄园经济示范区。
大力发展特色经作。围绕打造“全国卓越烟区”的目标,进一步加大现代基本烟农田建设,努力建成10万亩优质烟农田,着力在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发挥烤烟产业的支柱作用。充分发挥马龙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壮大“马龙苹果”产业,在巩固现有苹果基地的基础上,每年再扶持发展1万亩优质苹果,使“马龙苹果”在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上实现双丰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依托嘉华公司大力发展食用玫瑰花种植,建设玫瑰花种植、观光和生产加工基地。围绕建设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的目标,加强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外销型山地蔬菜,把马龙全县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等地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发挥土地优势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马龙县的土地优势进一步突显,成为了招商引资和推进马龙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工业招商引资。近年来,马龙县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推进工业进园区,目前已规划建设“一园四片区”,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依托区位、土地等优势引进工业企业100余户,形成了以冶金、建筑建材、机械制造、仓储物流、轻工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产业集群,包括了28个门类相对齐全、有一定规模优势和配套协作能力的工业体系。2013年,实现工业产值100余亿元。随着滇中产业新区马龙核心区200平方公里现代高新产业园区的开工建设,将给马龙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近年来,农业招商引资已成为马龙招商引资的新亮点,先后引进了双友牧业、龙腾科技、牧雨春田、春辉农业、御龙湖生态农庄等农业龙头企业20余户,为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和建设现代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力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按照打造昆明、曲靖两大城市之间的“生态花园”、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和休闲、度假、康体、娱乐胜地的要求,充分发挥土地、生态优势,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吸引了三国历史文化旅游、金阳运动休闲中心、金域山水间温泉、旧县古城、太阳山谷、马过河片区旅游开发等一大批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入驻马龙,规划总投资达200多亿元。这些项目的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将使马龙的旅游品味提升到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