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人大监督新乐章 为民撑好健康“保护伞”
发布日期:2014-12-22
奏响人大监督新乐章 为民撑好健康“保护伞”
——富源县人大常委会督办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2号议案侧记
●石艳萍
“才交了30块钱,报回来几千块钱。” 9月1日,富源县竹园镇现鸡田村委会迫勒村59岁的李有国兴奋地告诉前来采访新农合运行情况的记者。——富源县人大常委会督办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2号议案侧记
●石艳萍
原来,前些日子李有国生病住院,总共花费医药费用1687.4元,出院当天,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就为他报销了1189.92元的医药费,报销补偿比例达到了80%,从而大大减轻了他家的经济负担。
“老婆、儿子、儿媳、孙子,全都参加了新农合。” 李有国说,几次大病的经历,让他觉得新农合就是农民的“健康银行”,“我们每人每年存进30元,却能随时取出自己的健康。”
同一病房63岁的张小巧老人更是举着那本红色的合作医疗证,“这可是救命本啊!”她涕泪纵横地对记者说:“人老贱畜生,疾病找上身。多亏国家政策好,让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张小巧说,她是富源县竹园镇松林村委会下普奇村人,患有多种疾病, 2012年到2014年在竹园卫生院住院三次,花了5913.81元,累计报销医药费用5818.75元,几乎全额报销。
这些事例,只是富源县70多万农民享受国家惠民政策的一个缩影。其实,富源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最近体会到的不仅是看病方便又便宜,以及优质的医疗服务,还有基金使用安全稳定、住院患者的报销比例增高。这些变化,缘于富源县人大常委会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的密切关注与“给力”监督。
议案提出:关心参合农民的“钱袋子”
民生问题大于天,百姓冷暖记心间。在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带着反映民情民意的重任,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职责,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提出了凝聚热情与智慧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共152件。这些议案和建议,件件关乎民生、条条系着民情。其中杨小标、魏楠萍、张德奎等31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议案》,备受关注,被列为大会两件议案之一。富源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9%,广大农村群众都还不富裕。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的一块“心病”,农民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普遍。“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是曾经流传在富源县农村的两句顺口溜,形象地呈现了人们患病后的辛酸。
为解决群众这一难题,自2007年,富源县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工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帮助下,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平稳运行,新农合制度框架基本形成,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全县参合率逐年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程度与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很大实惠,在促进全县经济和谐发展,推进农民致富奔小康,保持农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体来说,富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收到了参合农民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政府工作得民心的“三赢”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但新农合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新农合筹资难度大,村组干部垫资情况突出;二是新农合减免补偿不规范,“五类”人群(低保、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孤儿)报销比例不合理,没有严格执行参合人员身份和合作医疗证识别,冒名报销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个别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套取新农合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新农合规定的统一采购的基本药品,到位品种太少,药品价格监管不到位。
在2014年1月17日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分组讨论时,王涛主任参加了后所代表团讨论,当听到有代表反映全县参合人数从2007年的59.9万人增加至2013年的71.7万人,农民参合率从92.14%提高到99.9%,全县低保、重度残疾、特困户、五保户、孤儿等五类人群享受全额代缴时,他很是欣慰。但得知有小病大治、短病长治,尤其是冒用享受低保的人员住院,农村群众为争夺低保名额非常强烈时,他和代表们一样,有了忧虑。
细心的王涛主任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民生问题的漏洞,要赶紧补上。因为当他每次下乡看到那些无钱治病,小病扛、大病拖的老百姓,心里很不是滋味!当他每次听到在农村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事例,他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多好的惠民政策啊!但它是怎样运行的?这些钱用好了,将会真正成为农民健康的“保护伞”,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救命钱”!否则……王涛主任深感肩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大会议案审查委员会将《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议案》提交大会主席团,在讨论确定议案时,这个民生问题成了主席团关注与讨论的热点。王涛主任向大会主席团成员说出了群众的呼声和自己的忧虑,提出应把它列为大会议案的建议。
他的建议,得到了主席团其他成员的一致赞同。在大会表决时,全票通过。这件《关于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议案》被列为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2号议案。
深入调研:搭起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月26日召开了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交办会议,此议案交由县政府办公室办理,县卫生局协办。3月25日,县人大召开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议案及重点建议督办会。为使议案办理工作更具实效,切实解决好代表关注、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县人大常委会前移督办窗口,着力构建人大、政府、承办部门和人大代表多方联动的合力督办机制,形成完整的监督办理工作链条,发挥人大监督、政府办理、代表评价的有效机制,合理办理代表议案建议。
4月18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了由新农合管委会、监督委员会部分成员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医疗机构代表、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会上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沙莎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情况报告。
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县新农合工作情况,切实推动新农合持续健康发展,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于2014年4月19日至25日对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组由县人大常委会正县级干部黄吉良任组长、副县级干部张文祥任副组长,带领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合管办的相关人员和部分基层人大代表,不预设线路,不走马观花,深入一线,察实情、听实话、求实效。深入对大河镇、老厂镇、营上镇、中安镇、墨红镇等乡镇的卫生院、所,采取听报告、座谈、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调查。并听取了相关单位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召开了10次座谈会,同时深入走访部分参合患者。调查组收集到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县人大常委会今后的监督议案办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调查组形成了翔实的《调查报告》上报县委。5月14日,县委书记唐开荣在全县新农合工作情况的专题调查报告上作了批示:“新农合是一项惠民利国的好政策,县人大常委会作了认真调研,就政策的贯彻实施提出了好的建议。请县政府研究,本着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管理、适时调整、堵塞漏洞,确保这项惠民工程健康发展。”
一石投平湖,击起层层涟漪。县委书记的重要批示引起了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之后,县人大常委会督促县人民政府承办领导召集相关部门和提议案的领衔代表进行了办前会商,承办单位按照确定的办理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跟督到底:筑牢群众公平就医“防火墙”
督办从紧,常督不懈。县人大常委会将县政府对2号议案的办理纳入日常监督工作之中,多次与县政府分管领导及承办部门沟通。承办此议案的县卫生局成立了2号议案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明确人员职责。并由卫生局党政主要领导带领县合管中心工作人员先后到九个乡镇,邀请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部分村组干部、乡村医生、群众代表、住院患者代表开展广泛深入调研、走访、座谈、面商,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研究议案办理情况,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在人大的推动和督促下,针对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提出的关于新农合宣传不够、监管滞后、基金运行压力大、五类人群支出比例大、基本药物配送不及时等问题,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根据代表提出的议案,在深入调研、走访群众、与代表面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集相关部门认真研究,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合理调整政策,确保群众受益。将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从300元调整为200元,仅此一项,每年可减轻农村患者负担310万元;对22类重大疾病实行住院总额70%报销补偿,重性精神病、尿毒症实行90%报销补偿,精神病患者稳定期门诊维持治疗费纳入补偿;肺结核可疑患者、无并发症结核患者检查、治疗费用全额补偿;取消低保等五类人群免起付线和提高15%补偿比例的政策等。自调整政策以来,全县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无病或小病住院的现象明显减少,有效控制了患者借证看病、弄虚作假及医疗机构套取骗取新农合资金的行为,维护了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确保规范运行。今年5月,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富源县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方案(试行)》,《富源县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富源县新农合工作举报奖励制度》,再次给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戴上“紧箍”,筑牢农民群众公平就医“防火墙”。并在全县开展了一次强有力的新农合专项整治活动,下大力气整治医疗乱象,让患者花明白钱、放心钱。既防止新农合基金超支,又扩大农民受益面和提高保障水平,使新农合资金最大限度地用在农民看病就医上,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新农合增加补助标准后带来的实惠。半年来共受理群众举报案件10件,查处了7件,让借证看病不再有可乘之机。
三是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取得实效。从5月20日开始,全县所有县乡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化平台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强制实行新农合网络实时监管,杜绝手工操作套取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行为。实行风险抵押制度,建立新农合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严厉查处借证看病及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收费、报销等行为,1-8月共组织突击暗访2次、联合监查3次、入户调查146户,查处违规行为37起,处罚43.8万元,责令15家医疗机构进行整改。
来自县合管办的一组数据显示: 6月份全县新农合住院人数下降1171人次,门诊人数下降4728人次,补偿基金下降423万元。7月份补偿基金下降520万元,预计至12月底可下降2000万元。有效防止了借证住院、挂床住院、小病大医的行为,公平就医、阳光报账的氛围已经形成,保证了新农合基金的安全,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代表测评:检验议案办理成效“试金石”
经过几个月的整改落实,全县新农合工作有了大的起色和变化,住院患者的报账渠道更加畅通,程序更加便捷;新农合资金回拨速度加快、周转周期缩短,真正开通了“报账直通车”和报账“绿色通道”。 公平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犹如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在广大农民心中荡起幸福的涟漪,农民在尽享政策甘霖润泽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这一“惠民工程”的温暖。议案办得怎么样,人大代表说了算。2014年9月4日,富源县人大常委会召开议案及重点建议办理情况测评会。会上参会人员听取了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许玉红所作的《富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所提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对议案建议作了办理情况调查报告,并进行了分组讨论。之后,到会的100名代表以无记名填写测评表的方式对承办部门承办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开展议案建议办理结果满意度测评,是近几年来富源县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对于加强人大议事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工作程序具有重要意义。
测评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档次,以票决的方式进行,并当场宣布结果。
参会的100名代表参加投票,满意78票,基本满意21票,不满意1票,满意与基本满意率之和达99%。主持人刚宣布完表决结果,会场上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肯定,是鼓励,是县人大常委会致力民生工作的成绩,同时也是代表和群众的期许……
票决,奏响了人大监督的强音,不仅彰显了刚性监督的力量,也检查了人大监督的成效。正如王涛主任说的那样,督办代表议案办理工作,既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人大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办好人大每一件议案,才能使人民群众长期受益。人大代表在测评中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更是我县践行群众路线、到基层接地气的有益尝试。” 出席会议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许玉红说,“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测评凸显了县人大常委会对民生工作一督到底、较真碰硬的精神,彰显了人大监督工作的力度和强度,县人民政府将继续加大力度,全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测评是手段,整改提高是目的。人大监督的最终目的在于支持和促进政府部门工作,通过改进工作取得人民群众的认同。” 王涛主任的话掷地有声。
提议案的县人大代表刘建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高兴地说:“该议案办得非常及时、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取消了五类人群免起付线及提高住院补助15%的规定,老百姓很拥护。我们对该议案的办理也非常满意,希望今后政府及其部门一如既往地多办此类贴近民生的好事、实事,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更公平的实惠!”
悠悠民生最关情,一次次情系民生的监督,一件件实事的落实,编织出和谐幸福的民生画卷,让富源人民群众喜上眉梢。但这些民生大事得以解决的背后,离不开富源县委对改善民生工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界人大代表拳拳为民之心提出的一个个闪光的“金点子”,离不开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这些“金点子”的高度重视和有效办理,也更离不开富源县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督办。
民生监督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整改还在继续,县人大常委会监督的目光永远不会旁移。
(作者通联:富源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